广西教育

2004, (05) 13-14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新《课标》理念下诗歌教学的引导策略

叶琴珍

摘要(Abstract):

从文学发展态势上看,诗歌已经渐渐走向了衰落。唐诗宋词,已无多少人能够超越,现代诗歌,似乎也不能成其气候。20世纪80年代初曾名噪一时的朦胧诗虽然给文坛带来一缕清新的空气,但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诗歌在语文课堂上的地位并不很高,甚至连近年来的中考、高考作文题也不自觉地提出要求:“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但是,诗歌毕竟是常见的文学样式之一,它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含蓄凝练,注重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张扬,能够深深打动读者,古今中外都曾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人和诗作,所以,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导下的各类版本的语文新教材中,都不约而同地增加了诗歌(包括词)的比重,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同时,新《课标》对诗歌学习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教师如何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进行诗歌的教学?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叶琴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