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理论视阈下大学生文学写作的教学策略
蒋传红
摘要(Abstract):
本文论述"格"理论视阈下大学生文学写作的教学策略,提出将作家文学作品的"格"分为大格、中格和微格,作为大学生文学创作的基本模式,大学生文学作品的写作和修改要以作家和大学生优秀文学作品的"格"为基础,在比较中遵循文体的基本规范,同时结合个性和作品本身进行创新。
关键词(KeyWords): “格”理论;大学生文学写作;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7年江苏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17JGYB074),本课题为“文学创意写作教学改革研究”系列论文的一部分
作者(Author): 蒋传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许道军,葛红兵,等.创意写作:基础理论与训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0
- [2]周进芳.文体:意格摩荡的文本定格[J].写作,2016(2)
- [3]程克夷,王朝彦.写作学论稿[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252
- [4]陈果安.文学写作教程[M].武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84
- [5]朱燕.现代知识分类思想下的学习迁移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1999(3)
- [6]麻彦坤,叶浩生.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当代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
- [7]汪曾祺.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G]//汪曾祺文集·文论选[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1
- [8]王光明,林可夫,孙绍振,等.写作学:问题与出路——福建师大写作学科建设的对话[J].写作,1995(8)
- [9]余秋雨.写作是构建现代文明的重要素质[J].写作,1994(5)
- [10]米·赫拉普钦科.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