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广聪;袁柠;
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疫情背景下的线上教学模式,认为线上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面对面"直播,也不仅仅是借助现有教学平台的"优质资源"的展示,而是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持续诊改为原则,结合新学情下信息化教学模式要求,辅以现代化教学平台的应用,以高质量教学设计推动教学改革,保障课程标准的严格执行、教学目标有效实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021年31期 No.120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 丘宁;
本文针对工科类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论述提高双创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凝聚共识、齐抓共管,形成双创教育合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创新思路、广开门路,大力加强实践环节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加强潜在创业群体的个别指导,打造高质量双创教育团队;建设双创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以赛促学,高质高效服务双创教育。
2021年31期 No.1207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 雷艳佳;
本文分析产教融合生态圈中政、校、行、企的运行模式、组织架构、评价机制及相互关系,论述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困境及对策,提出以命运共同体的"利益共生、情感共鸣、价值共识、责任共担"四个层面为引领,构建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价值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具体做法。
2021年31期 No.1207 12-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 廖晨;刘绍卫;刘涛;文祎萱;
本文分析加强革命文物融合传播的意义,介绍革命文物融合传播的特点,提出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的传播策略:构建新媒体管理模式,注重弘扬主旋律;借助科技平台,让文物"活起来";积极探索新媒体平台传播红色文化,推动IP化传播;开发文创产品,拓展创意传播。
2021年31期 No.1207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 曲显合;
本文分析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的适用困境,提出贯彻"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的具体路径:建立健全明确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环境保护多元参与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与鼓励促进制度、环境风险防控制度以及完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体系、环境监管法治实施体系、社会共治法律监督体系与专门化的司法保障体系。
2021年31期 No.1207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 田静萍;李克周;
本文阐述中国共产党"初心"的正式形成、走向成熟、继承和发展中前进的历史,论述在高校开展"学党史固初心"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的对策,提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保证新时代大学生学党史的正确导向、用国情世情触动新时代大学生心灵深处、用社团文化唤起新时代大学生主动参与学党史的热情、用"互联网+传播载体"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学党史的传播效果等建议,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持学党史的信念,坚定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勇担历史重任。
2021年31期 No.1207 37-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 潘立威;
本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广西红色文化传承中存在的传承主阵地主管单位不统一、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场馆建设缺少地方特色、宣教模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广西红色文化传承的对策:加强顶层设计,编制科学规划,健全红色文化传承工作相关体制机制;转变人才观念,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探索资金投入模式,解决红色文化传承工作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加强场馆建设,建立民众参与机制;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提高宣教员素质。
2021年31期 No.1207 40-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 孙向前;
本文分析当前高校"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现状及全员育人体系缺乏共通共享、全方位育人体系不完善、全过程育人体系衔接不足等问题,提出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格局中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策略:构建正确意识形态工作体系,构建5C"三全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完善的"三全育人"评价体系。
2021年31期 No.1207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 徐雄波;黄玉霜;
本文分析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建设的意义,针对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力量、活动教学内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基于协同育人视角提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领课程目标、建立高校第二课堂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教学管理机制、以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统筹课程设置、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丰富第二课堂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教学载体和形式等对策,从而实现教学育人目标、教学管理主体、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载体五个层面的多方协同。
2021年31期 No.1207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 廖延;郭曼;
本文基于大学生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度调查及分析,指出基于乡村振兴培育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意义,论述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提出打造"乡村"思政课强化情感认同、构建"1+1+1"教育模式(一教师、一学生团队、一乡村)提高实践认知、开展个性化学教育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等做法。
2021年31期 No.1207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 胡小玲;罗金梅;
本文阐述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意义,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现状,围绕课程教学、培养方案、教育模式、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高职教育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职业道德;建立学生工匠精神教育模式;丰富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容和形式等。
2021年31期 No.1207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 蒋毅刚;
本文基于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意义,阐述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职院校的使命,论述交通类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工匠精神的办学地位;深化校企合作,共育工匠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深化教学改革,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等做法。
2021年31期 No.1207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 卢芳革;李仲良;
本文阐述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专业特色办学的有效途径,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提出领导重视,营造氛围;整合资源,协同育人;突出重点,注重成效;创新方法,凸显特色等对策,以增强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2021年31期 No.1207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 程波;
本文从基本素质、职业素质和发展素质等三个维度归纳和解析高职财经类教师专业素质,论述新时代"大思政"育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团队建设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提出队伍准入、分级管理、培训交流和考核激励等四方面的提升建议。
2021年31期 No.1207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刘雪梅;李运顺;吴砚峰;梁裕;
本文针对职业启蒙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实践基地建设滞后、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问题,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建立职业启蒙教育目标体系、构建逐层递进的职业启蒙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职业启蒙教育实践基地、建立职业启蒙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等措施,推进高职院校参与职业启蒙教育。
2021年31期 No.1207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陶中一;李培良;钟洁;林锦富;邹志友;李星杰;
本文论述征兵改革背景下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改革,结合最新征兵改革背景,提出时间上相互衔接、内容上相互融合、形式上灵活多样、方法上科学有效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路径,在把握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明确教学改革目标、严格组织管理、加强统筹兼顾、强化过程监控等策略,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2021年31期 No.1207 67-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 蔡斯斯;
本文结合广西外国语学院的改革实践,从创新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以及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两方面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路径,具体论述通过创新校内教学设计、第二课堂设计、校外实践教学设计以及校企合作办学等途径,建立校企双方共商培养方案、共建培养平台、共组教学团队、共推实践教学过程、共推第二课堂建设的"双主体"育人新机制和新模式,通过构建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和补偿机制,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2021年31期 No.1207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 徐捷;陈慕杰;
本文分析专业群的内涵及特点,依据产业链发展、岗位群需求、教学资源共享的组群逻辑,论述广西职教艺术教育专业群的内生关系,从共生、共通与共进的逻辑梳理学校与专业群、专业群内各专业、核心专业与群内其他专业的关系,以优化与整合专业群资源,推进专业群高水平发展。
2021年31期 No.1207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刘英;班建豪;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当前由最高院发布的刑事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状况,论证最高院刑事指导性案例援引数量不理想、效力不明确、援引方式不规范、缺乏监督等问题,提出明确其准法源地位、规范援引方式,把控案例生成机制、完善监督方式等完善建议。
2021年31期 No.1207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 黄海珍;马进;
本文阐述产教融合高水平专业建设的思路,将产业先进技术元素、先进技术标准、优秀文化元素、科学管理元素等融入专业教学管理和评价之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建设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的路径: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打造"双师"教学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平台等。
2021年31期 No.120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 陈钦兰;
本文分析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内容缺乏针对性、资源缺乏互动性、资源建设存在重复性和滞后性等问题,论述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建设内容,提出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议:围绕教学主题展开,全方位培养人才;重视互动平台建设,实现师生互动;及时更新资源信息,传递前沿成果。
2021年31期 No.1207 81-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 王珏;
本文阐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动态调整的意义,分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现状,论述做好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规划以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动态平衡,生成多维化的专业课程资源体系以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有效供给,搭建"内培+外引"的师资培养路径以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构建多元化的学生能力评价机制以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策略,提出从顶层设计、课程重构、塑造师资、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建设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
2021年31期 No.1207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 黄梅香;
本文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路径:做好顶层设计,出台鼓励政策;激发学习兴趣,注重过程学习;完善课程考核,促进自觉学习;加大投入力度,升级设备设施。
2021年31期 No.1207 87-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邹秀楠;
本文阐述高职院校辅导员主题教育课程化的内涵,以及高职院校辅导员主题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高职院校辅导员主题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对策:统筹规划,建立健全辅导员主题教育课程化的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合理研发辅导员主题教育课程的专题内容;高度重视,提升辅导员参与主题教育课程化的能力;转变观念,加强辅导员主题教育课程授课方式的创新;闭合循环,建立科学的辅导员主题教育课程的评价反馈机制。
2021年31期 No.1207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 周慧玲;
本文论述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群和课程思政"1+N+X"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课程思政"1+N+X"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师德师风建设结合"党建+"创品牌,确保"主力军"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以价值引领为导向,系统开发思政元素对"主战场"全覆盖;教学过程与隐性思政共生,合理设计学习情境与"主渠道"无缝对接;聚焦专业正向关联,创建虚拟课程形成教学方法手段的强有力"主支撑";专业教师多重身份多种参与,延展课外活动拓宽课程思政"主阵地"。
2021年31期 No.1207 92-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 何周华;雷丹;袁锦;
本文基于SPOC,分析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的基本内涵,论述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策略,从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观念的改变、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策略及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2021年31期 No.1207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 莫克;
本文分析高职院校理工科实行课程思政的难点,阐述高职院校理工科课程思政的目标,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和教学实践经验,论述高职院校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提出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资源、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创新理工科教学模式、完善有关制度保障等建议。
2021年31期 No.1207 98-9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 徐福林;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思政课个性化教学具有政治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其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提出高职院校思政课个性化教学策略:培养"一化三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实施"二严三到"的思政课教学管理,构建"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一化三强"的保障体系。
2021年31期 No.1207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 莫莉芬芳;
本文以"讲好中国故事"教学为例,阐述高校广告策划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项目式教学的思路,提出高校广告策划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项目式教学的措施:将"讲好中国故事"融入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中华文化自信;加强广告策划类课程"互联网+"建设,改进教学方式;"以赛促学"开展实践教学,重构多元评价体系。
2021年31期 No.1207 104-10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 曾贞;
本文分析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思政意蕴,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提出建立顶层设计思维、树立协同育人理念、提升思政教育意识、提高思政教育能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对策。
2021年31期 No.1207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 张千映;
本文阐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强化师资建设,抓牢课程思政之要;完善课程建设,奠定课程思政之基;创新课堂教学,推动课程思政之道;重视第二课堂,拓展课程思政之域。
2021年31期 No.1207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 冉海涛;
本文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为例,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从实践教学、理论讲授、调研汇报、线上教学等方面对"问题探究式"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2021年31期 No.1207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 刘丽;
本文阐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要求和使命,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内容切入较为生硬、内容融合较为零碎、外来文化冲击较大等问题,从"传统+现代"相结合、"多元化+多渠道"相结合、"传播者+实践者"相结合三个方面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从而创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思政宣传教育,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资源,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焕发生机。
2021年31期 No.1207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