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卷首

  • 打造党建品牌 引领优质发展

    吴光燃;

    <正>2022年,我调任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在此之前,学校已是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红匠筑梦,争创一流”党建工作品牌也已创建三年,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面对这样一个优秀的集体,我心中不免惴惴:我该为她做什么?我能为她做什么?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拥有近15 000名学生、近700名教职员工的学校。教师队伍中正式党员就超过200名,且党员教师大多承担着专业建设、行政管理等重要工作,可见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学校发展而言至关重要。要让学校这艘大船驶得更稳、行得更远,奋力推进基层党建是现阶段学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4年08期 No.1304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前沿视角

  • 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韦家斌;汪述斌;章志宏;李杰;文尚平;

    以中国知网收录的1992年至2023年601篇高中课堂教学评价文献为研究对象,以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为工具,对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区图描绘和关键词突现性分析,形成课堂教学评价知识图谱。研究发现,我国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的聚类类别分别是教学评价、课堂教学、高中化学、核心素养、高中生物、高中数学、评价标准、新课程、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演进路径分为课堂教学评价概念和理论引入、发展、融合创新三个阶段;当前我国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四大主题是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基于此对未来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提出深化性、主体性、教育性、开拓性的研究展望。

    2024年08期 No.1304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5K]
  • 构建“润石成玉”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学校优质发展——以南宁市第十中学为例

    陈珉;

    南宁市第十中学结合本地及本校实际,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提炼“润石成玉”的校园文化主题,在实践过程中围绕该文化主题,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等五个层面进行全面建设,不断推进学校优质发展。

    2024年08期 No.130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3K]
  • 广西中职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

    王启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促进了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课题组以广西中职学校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收集法、实地调查研究法、数据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中职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诊断,从政府、学校、教师等三个维度阐述提升广西中职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具体对策,推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2024年08期 No.1304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德育探索

  •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陈美芳;

    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在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社会适应能力及教育公平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自我观念不明确、错误归因等现象。中职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深化情感共鸣、开展写作工作坊促进情绪释放、利用心理剧增强自我洞察力、融入心理学知识拓展学习维度等手段,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融合语文学科教学,着力在增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024年08期 No.1304 21-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6K]
  • 中职学校网络思政提质增效路径探究——以柳州市中职学校为例

    李丽芬;廖增勇;

    当前互联网正改变着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并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课题组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柳州市1 372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基于中职生需求剖析中职学校网络思政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为学校网络思政育人“最大增量”的有效路径,即强化网络思政团队的创建和教师培养,注重网络思政教育的适时性,注重网络思政内容的重构和供给,突出网络思政平台的搭建和发挥其影响,注重网络思政的温度和尺度等,从而促进中职学校网络思政提质增效。

    2024年08期 No.1304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 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专业能力提升的三种途径——以信雅名班主任工作室为例

    罗凯;

    班主任的素质影响着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中职学校通过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可以优化班主任人才结构、带动其他班主任共同成长。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文化旅游系信雅名班主任工作室探讨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专业能力培养的“三辈”培养、技能提升、多元评价策略,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2024年08期 No.1304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 基于中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班主任“三进阶”研修模式探究

    黄筱彦;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要求。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对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生个体发展等起到关键作用。中职名班主任工作室在建设过程中实施1.0基础研修、2.0标准研修、3.0高级研修班主任“三进阶”研修模式,培养班主任从新手到骨干型班主任,再成长为优秀型、专家型班主任,有助于打造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

    2024年08期 No.1304 32-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特别策划·联考试题分析_语文试题分析

  • 聚焦能力素养 读懂古代诗文——2024年九省联考古代诗文阅读试题分析和备考建议

    文婕;

    古代诗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诗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所占分值较大。综观2024年九省联考语文试题及2022、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含Ⅰ卷、Ⅱ卷)古代诗文阅读试题分析、命题导向,古代诗文阅读在新高考语文试题中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教师在新高考备考中要引导学生激活思维,夯实古代诗文必备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古代诗文阅读能力;大胆转换课型,使课堂更加灵动高效等。

    2024年08期 No.1304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 文化传承与理解视域下文学类文本的考查特点及备考建议——基于近年多省联考与高考文学类文本试题的分析

    魏倩倩;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其重要性在近年多省联考与高考题中日益凸显。近年多省联考与高考题文学类文本选材体现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特点,考查方式主要有直接考查文化积累与理解、间接考查文化理解和思维能力两种。在平时教学和备考中,语文教师应精耕细作,关注教考结合;双轨并行,工具人文性并重;夯实基础,构建必备知识体系。

    2024年08期 No.130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2K]
  • 以真实情境为抓手解决真实问题——2024年九省联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分析与备考建议

    胡珀;

    2024年九省联考语用题最突出的命题特点是以真实情境为抓手,考查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综合评析来看,试题注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考题具有延续性,出题结构趋于稳定;紧密衔接教材,注重教材实践单元的学习。具体分析可知,试题注意创设真实的学科认知情境,强化语文的应用性;在多文本间建立对应关系,搭建学科认知情境;在真实的个人体验情境中布置真实任务;运用真实的思维品质,解决社会生活情境中的真实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及高考备考中应重视积累与建构,使学生形成解决真实问题的知识、语感和能力;设置真实任务情境,提高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重视梳理与整合,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思维品质。

    2024年08期 No.1304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0K]
  • SOLO分类评价理论视角下近年高考作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

    雷城秀;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对个体思维结构进行等级评价的方法,能有效评价学生作文的思维水平。近年高考作文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注重试题创新,具备多元关联抽象结构水平的作文才能获得高分。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要提取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注意题干材料讨论的对象、范围以及材料观点的倾向性,观照“元”与“元”之间的关系归纳论点,然后回归材料对自己的论点进行质疑,最后形成自己的论点;论证思路要学会寻找“元”与“元”之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会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学会站在更高维度思考问题。

    2024年08期 No.1304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特别策划·联考试题分析_数学试题分析

  • 核心素养视角下2024年全国新高考适应性测试数学试题难度评析与备考启示

    文尚平;农雅婷;卢玉琦;杨璧华;

    2024年全国新高考适应性测试试题的命题风格、试卷结构、难度系数、综合素养水平代表着高考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将在2024年新高考中全面体现。课题组借助喻平的数学关键能力评价框架和鲍建生的综合难度系数模型,分别对此次适应性测试试题所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和试题的综合难度进行分析,探寻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对新高考命题的趋势、特点等开展实证研究,提出备考启示:深化基础,强化对数学学科本质的理解;注重素养,强化对数学教育内核的追求;改善教学,强化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4年08期 No.1304 53-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 近年多省联考数学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黄邵华;

    在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进程中,教育部组织了多次联考,为各省(区、市)新高考落地保驾护航。在广西新高考即将落地之际,分析高考适应性演练中的试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多省联考试题与当年高考数学试题关系密切,根据2024年1月进行的九省联考的数学试题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备战2024年高考应关注试卷新结构并指导学生及时适应、关注非主干知识的工具性、重视训练解答具有创新性和探究性的问题。

    2024年08期 No.1304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 紧扣解析几何本质 适应新高考新变化——近四年多省联考与高考解析几何试题分析和教学建议

    胡凯林;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高考中占据较大分值,是考生必争之地。近四年多省联考和高考新课标Ⅰ卷、Ⅱ卷中解析几何试题有较多创新变化之处,尤其是2024年九省联考试题、分值和命题方向都有较大调整。课题组对近四年多省联考与高考解析几何试题进行分析,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系统复习为抓手建立知识体系、探寻试题课本根源拓展综合能力,加强教学研究紧跟联考导向等复习建议。

    2024年08期 No.1304 63-6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2K]
  • 强化关键能力 突出思维品质——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函数与导数”专题命题分析

    蒋爱萍;胡凯林;

    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每年高考考查的必考内容及重点内容。针对近三次教育部组织的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2021年八省联考、2023年四省联考、2024年九省联考)及近三年全国六套新高考试题中的函数与导数专题试题,课题组从考查内容和命题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夯实两个“基本”、深化三类问题、讲透思想方法、加强关键能力、创新试题结构等教学建议。

    2024年08期 No.1304 67-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 立足课标教材 渗透思想方法 发展高阶思维 提升核心素养——近三年全国高考与新高考适应性测试数列试题分析

    谭洁;

    2024年全国九省区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聚焦2021—2023年全国高考Ⅰ卷、Ⅱ卷、甲卷、乙卷和2021年、2023年、2024年新高考适应性测试数学卷,高中数学教师从试题特点、考查内容、思想方法、能力素养、试题特征等方面对数列进行分析,对教学提出以下建议:立足课标教材,夯实基础知识;抓住数学本质,渗透数学思想;发展高阶思维,强化关键能力;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4年08期 No.1304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1K]
  • 2024年全国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三角函数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黄国稳;

    试题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试题设计的内容,分析试题命制的特点,从中获取教育教学的启示。课题组从考查目标、命制过程等角度对九省联考试题中三角函数试题进行分析,探究新高考背景下试题的命制特点,提出回归课本抓基础、题组训练升效率和变式训练提素养等三角函数复习建议。

    2024年08期 No.1304 78-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2K]

教育评价

  •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生物学原创试题命制实践——以《基因的表达》为例

    麦文喆;

    命制原创试题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命制一道具有信度和效度的原创生物学试题的一般步骤,即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指导下规划命题蓝图,通过搜索文献确定题目的情境素材,形成初稿后广泛收集命题组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优化完善试题,基于学业质量水平发展要求拟定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2024年08期 No.1304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 高中地理命题素材选取与情境创设例谈

    廖春阳;胡伟;

    选取素材用于地理试题情境创设是高中地理教师进行地理命题的重要工作,教师应结合地理素材、情境的基本概念,遵循地理命题素材获取的途径和政治性、科学性、公平性、真实性、时效性、学科性等选取原则,以及基于学生学情、测评目的、认知规律、课程标准等情境创设的要求,通过原创地理命题将地理素材转为情境创设,从而科学有效地编制地理试题。

    2024年08期 No.1304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 基于学校视角的中职生发展质量监测实施路径

    黄喜珍;

    教育质量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把中职生发展质量监测和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与改进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中职生发展质量监测的实施路径:建立健全中职生发展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中职生发展质量标准,构建四主体六维度学生发展质量监测模式,建立多向性实时反馈机制。

    2024年08期 No.1304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课改论坛

  • 小场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大作为——以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体育学科教学实践为例

    卢炳强;裴先云;

    学校面积小、学生人数多、运动场地不足等情况,目前仍是不少学校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从实际出发,合理利用现有体育运动场地,因地制宜安排教学课时和内容,合理规划大课间和课后服务体育活动,并通过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2024年08期 No.1304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 传统牛娘戏服饰的创新设计与制作

    高绍玲;

    传统牛娘戏和牛娘戏服饰崇尚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思想,宣传明辨是非、惩恶扬善的是非观,培养争取出彩、敢于出彩的成才观,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服饰色彩搭配、图案、服饰样式、新工艺、文创产品等的设计与制作方面对传统牛娘戏服饰进行创新设计与制作。

    2024年08期 No.1304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 基于民族工艺传承创新的“互联网+手作工坊”教学模式探索

    何晓明;罗红妍;

    民族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承载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推动民族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教师可采取优化“互联网+手作工坊”民族工艺课程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课堂评价方式等策略,有效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促进民族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08期 No.1304 103-10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 慕课资源在中职电子商务新媒体运营课程教学的应用

    李静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常态,各种先进网络教学平台的涌现,更是深化教育改革、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慕课平台的出现对中职电子商务新媒体运营课程教学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和学情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利用慕课资源开发微课提升专业教学趣味性,利用慕课平台科学布置线上课后作业,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

    2024年08期 No.1304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 在中职网页美工设计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设计美感的实践

    罗蓉;

    培养中职生设计美感是网页美工设计课程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也是教学难点之一。为解决中职网页美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中职生的设计美感,增强中职生就业竞争力,中职学校应通过加强基础训练、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等措施,着力优化师资、深入挖掘学生潜能,从而不断提高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网页设计美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2024年08期 No.1304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教学创新

  • 不忘初心四十载 赓续梦想育人才

    <正>从1982年柳州市第十中学(柳一职前身)开设烹饪、家电维修班,拉开柳州市职业教育实践的序幕;到1983年柳州市第一职业高中正式挂牌成立,迈出柳州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第一步;再到2006年更名为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柳一职),与柳州市兄弟职业学校共谱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柳一职走过了四十年光辉历程。四十载艰苦奋斗,四十载砥砺前行,四十载守正创新,柳一职为地方经济发展、产业腾飞做出了贡献。筚路蓝缕,稳步前行。四十年来,柳一职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不断壮大:专业从最初的烹饪、家电2个,增加到以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两大专业集群为核心的8个专业群共27个;办学班级从最初的2个增加到现在的319个,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由最初的不足100人增长到现在的近15 000人,教职工从最初的74人壮大到现在的近700人;学校占地面积由建校初期的8 400多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约330 000平方米。

    2024年08期 No.130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 我区开展202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制度改革适应性演练志愿模拟填报工作

    本刊讯;

    <正>本刊讯我区于3月14日—17日开展202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制度改革适应性演练(以下简称适应性演练)志愿模拟填报工作,系统每天开放时间为9:00—22:00。今年是我区新高考改革落地之年,志愿填报从以“院校”为志愿填报单位变为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同时合并本科批次,不再区分一本、二本。开展适应性演练志愿模拟填报工作,能够有效地帮助考生熟悉新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和系统操作步骤,了解志愿填报方法。据广西招生考试院介绍,适应性演练志愿模拟填报期间,考生可登录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https://www.gxeea.cn)点击“系统导航”中的“志愿填报”栏目,选择“2024年普通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测试)”进行志愿模拟填报,也可下载“八桂高考” App在移动端进行操作。

    2024年08期 No.1304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