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前沿视角

  • 大型体育赛事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基于第一届全国学青会的实证分析

    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如何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在学术界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共识。基于社会基础设施、社会软环境、城市居民发展等三个维度从体育基础设施、与赛事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管理能力、城市品牌形象、城市生态人文环境、城市体育事业、居民运动建设意识、居民文明素质等八个方面,构建第一届全国学青会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西承办学青会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广西承办学青会的社会效益指数为92.9分,达到评价等级中的优秀等级,其中,社会基础设施指数92.4分,社会软环境指数93.3分,城市居民发展指数93.1分。

    2024年09期 No.1305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 高职院校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探析——以柳州3所高职院校为例

    潘璐;黄培荣;戴林桓;

    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农业产业发展不充分,乡村产业发展仍面临产业融合发展失衡、产业体系发展滞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如何协同当地政府,发挥智库人才优势,赋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该研究以柳州3所高职院校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参考的实践策略,认为要坚持以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提升治理能力,坚持以人才培养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内生力,坚持实施“校—政—企—村”联建工程,赋能乡村产业升级,以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09期 No.1305 9-1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 “有组织科研”背景下探索高校新型科研管理发展路径

    吴绮纹;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如何在科研管理中紧跟国家政策、以需求为导向、创新管理模式是目前高校在科研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以M大学为例,对高等院校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情况分析,列举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获奖现状,指出科研管理方面的问题和瓶颈,即过多强调学术贡献、轻视社会贡献,二级科研单位重视度不够,更关注立项阶段、缺乏过程管理,管理大众化、缺乏针对性,各学科间“闭门造车”、缺乏交叉融合,信息化水平较低、存在信息孤岛等。以此为基础,探索高校新型科研管理发展路径,以提高科研管理服务水平,认为要创新科研发展模式,促成内涵式发展,兼顾学术自由与国家战略需求,激发科研工作者的能动性,推进有组织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遵循“加”“减”“乘”“除”科研管理原则,从而激发教师的科研能动性,促进高校科研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4年09期 No.1305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 广西特殊教育学生资助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苏铭玉;于丹;卢诗华;

    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对推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广西特殊教育学生资助现状开展宏观与微观调查,把握广西特殊教育学生资助全貌。调查结果分析显示,目前广西特殊教育学生资助存在资助数量有限、资助范围有待提高、资助方式有待拓展、资助类项目不够丰富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扩大特殊教育学生经费资助对象范围;拓展、丰富多样化资助方式;建立“师资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竞赛平台;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服务平台;专项扶持计划等五个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广西特殊教育学生资助的效果。

    2024年09期 No.1305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职后教育路径探究——以北部湾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职后教育为例

    李泠;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教育事业发展是助力乡村长远发展的重要策略,研究者对广西北部湾地区多民族杂居的农村幼儿教师职后教育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存在提升通道狭窄、职后教育缺乏主体意识、乡土情怀不够深厚等问题,提出拓宽学历提升通道并对照标准分层培训、政校企协作整合区域内资源、立足区域并培育乡土情怀等措施推进农村幼儿教师职后教育,以提升幼儿教师综合素质。

    2024年09期 No.1305 25-2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6K]

教育评价

  •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探讨——基于CIPP模式

    李善文;李国军;

    科学和系统的评价是高职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保障与提高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存在评价指标孤立、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面对新时代对高职校企合作教学质量评价提出的新要求,可基于CIPP模式构建高职校企合作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构建好评价体系后要加强师资培训、构建科学合理的投入体系、优化合作流程、明确教学成效,以提升校企合作教学质量。

    2024年09期 No.1305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 广西专升本考试改革对学生学习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王兆英;王冠;

    广西专升本考试改革后,高职院校学生升本的成败不再取决于在校期间成绩排名,而是专升本考试的成绩。该研究旨在探究广西专升本考试改革对学生学习倾向的影响,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采用实证研究、定量分析的方法,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广西地区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并发放问卷,问卷回收后首先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再用SPSS 22.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内容偏好、时间分配与管理、学习动机三个方面的倾向性。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广西专升本考试改革对学生的学习倾向有着显著影响。

    2024年09期 No.1305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 统考背景下广西高职学生专升本考试意愿调查及对策

    赵芝华;赵日升;

    自2025年起,广西将实施普通专升本选拔考试——统考,其目的在于构建公平公正的考试体系,选拔优秀专科生到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深造。在此背景下,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深度访谈,对广西高职学生升本考试意愿、影响因素、备战状况以及培训需求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广西高职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的意愿较强,但仍存在多种因素影响。为此,政府层面要因势而新,加快发展职业本科建设;社会层面要因势利导,消除“第一学历”歧视;学校层面要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要;学生层面则要因人而异,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2024年09期 No.1305 40-43+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探索

    廖晶晶;

    诚信是衡量一个国家的人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德基石,更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支柱和国家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国家的希望,因此,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以高校教育管理者、贷款提供者(投资者)、用人单位、在校大学生等四类群体对大学生诚信评价为根据,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等技术,从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和实践诚信四个维度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合理、客观地定量评价大学生的诚信程度,促进大学生培养诚信意识,并更好地完成学业,从而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

    2024年09期 No.1305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德育探索

  • “大思政课”视域下广西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路径探析

    李秀华;黄启红;龚丽萍;陈磊;

    基于当前广西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现状和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背景,建设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具有必要性。广西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善用社会“大课堂”,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大师资”体系,打造教学育人共同体;搭建网络大平台,打造网络育人共同体;拓展工作“大格局”,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品牌等渠道,建设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进一步提升广西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2024年09期 No.1305 48-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 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董自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广西红色文化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可以作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然而,当前广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内容不够丰富、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等不足。高职院校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找准红色文化育人价值定位,探索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及专业课的模式、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校内校外双线实践的形式、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生活的路径,促进本土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教育实效。

    2024年09期 No.1305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索

    熊素玲;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其家国意识和民族情感,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中医药院校需要明确本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要求,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坚持以各类课堂为主阵地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黏度、以教学方法为抓手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以校园环境为载体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以评价机制为保障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

    2024年09期 No.1305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 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实践探索

    欧阳意;

    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是促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应然之举。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文献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探索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之教学、实践、科研、宣传“四位一体”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即构建“各门课程负责人统管+四合一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为保障的教学机制、“综合统筹+各显特色”实践机制、“问题+课题+专题”科研机制、“宣读+宣讲”宣传机制,促使党史学习教育成为高职院校常态,发挥党史学习教育坚定历史自信的长效作用。

    2024年09期 No.1305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 高职院校思政课“四线并进”教学设计与实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为例

    徐坚;左蔚琳;陆睿;崔康辉;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作为思政课之一,其教学成效对人才培养质量有较大影响。课题组基于水利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容为例,提出在教学内容线基础上融入大国水利故事线、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情怀线和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线的“四线并进”教学设计思路,采用搭建“课前的课堂”,拓展知识宽度;建设“思政主课堂”,挖掘理论深度;用好“社会大课堂”,延展实践广度;探索“六维智评价”,提升学习效度等策略,推动“四线并进”教学实施。

    2024年09期 No.1305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 高职音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路径探究

    黎瑛;黎珍;

    随着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思政在职业院校教改浪潮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然而高职音乐课程教学存在教学手段和课程设置单调、创新能力不强、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等问题,应从完善音乐教育体制、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升音乐教师思政素养、打造“融合型”教师队伍、创新“音乐+思政”教学模式、完善考评和教材选编机制等方面入手,促进音乐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提高高职音乐课程教学质量。

    2024年09期 No.1305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管理智慧

  • 基于政务云平台的高职院校数据安全防护探索

    邹进明;何燕伶;范鑫;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地政府加快了政务云平台建设,高职院校数据中心迁移到政务云后业务系统面临数据安全问题。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于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场景分析,提出“对内加强安全管理,对外收敛资产暴露”的工作思路,通过部署零信任系统的方式,收敛数据资产隐藏到内网,对用户进行持续认证,解决了用户访问云上业务系统的安全问题,保障云上业务数据的信息安全,为解决高职院校数据中心迁移到政务云后业务系统数据安全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2024年09期 No.1305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 区块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数据治理探索

    黄安;邓明体;

    当前,高职院校的信息管理数据日益增长。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信息管理数据,挖掘其潜在价值,可以从管理元数据入手,设计一个科学的数据治理模型,建设数据管理平台,以此促进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该研究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数据管理平台为实例,提出在区块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数据治理思路,阐述元数据管理、数据集成等治理工作的开展方法,认为高职院校可基于模块化思想建设数据管理平台,重点对元数据进行管理,开展数据管理可视化建设,形成适合高职院校的数据治理模式。

    2024年09期 No.1305 79-82+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6K]
  • 高职院校教师EAP心理支持系统设计探究

    黄坚;董蓓;

    高职院校教师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压力增大的问题,应开展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进行心理支持系统设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EAP模式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心理支持,探索高职院校教师心理支持系统的设计框架,并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三个层面落实。在社会层面注重整合资源以增强外部支持,在学校层面注重完善机制以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师层面注重提升自我以升级心理资本。

    2024年09期 No.1305 83-8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长效机制构建探究

    邓艳桃;于金伙;吴惜珠;莫厚鑫;莫振宏;林国燊;

    谈心谈话制度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辅导员必须牢牢掌握及运用谈心谈话这项基本技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谈话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目前,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存在辅导员整体素质不高、辅导员人员配备不足、谈心谈话准备不足、没有形成可复制的“话术”体系等问题,为此需要构建谈心谈话长效机制,从完善谈心谈话工作机制、健全谈心谈话语言机制、创新谈心谈话技巧培养机制、强化谈心谈话考核机制着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024年09期 No.1305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思考

    陈岚岚;

    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理论价值、时代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大学生当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高校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价值意蕴,针对当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现实困境,通过重视红色文化融入的教育价值、创新红色文化融入的教育形式、健全红色文化融入的育人机制等对策,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深度融合,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切实提升文化育人实效。

    2024年09期 No.1305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教改论坛

  • 基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质量提升策略——以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梁晓晓;

    在产业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成为许多商科院系实施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经济产业学院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训条件、教学实施、质量效益六个维度设置专业群建设质量关键评价指标,并提出基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的具体路径,包括对接产业发展趋势优化专业群专业、关注数字经济动态调整专业群课程、依托产业学院平台培育“双师型”团队、打造数字应用场景形成实训常态化、夯实教学常规管理探索数字化教学、对标质量效益指标提升专业群声誉,从而提升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质量。

    2024年09期 No.1305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 高校财经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黄运堪;

    当前高校财经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仍存在课程融合理念滞后、课程设计要素匮乏、课程评价效果难评和课程实施各自为政等问题,为此高校要增强理念认同,加强顶层设计并以课程融合理念为遵循制订课程目标,强化要素整合并以内容优化供给为抓手优化课程设计,完善课程结构并以建构主义理念为导向提升课程效果,注重师资培养并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推动课程实施,从而破解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的现实问题。

    2024年09期 No.1305 100-10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三教”改革背景下“1+X”课证融通课程建设路径探究——以南宁某高职院校为例

    黄日成;王宇平;赖婧婷;

    职业院校“1+X”课证融通课程建设有利于专业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现阶段仍存在课证要素融通不足、课证融通平台建设滞后、课证“双师型”人才储备不足、课证融通评价机制欠缺等情况,为此职业院校需要整合课证融通要素促进校企“双元”育人、搭建课证融通平台推动数字化课程建设、储备课证“双师型”人才发挥智库协同育人、构建课证融通评价机制优化教学质量与效果,以推进“三教”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2024年09期 No.1305 103-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 “1+X”制度下以岗位为导向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证融合教材建设探究

    莫海城;欧秋菊;

    我国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工业设备发展势头迅猛,“1+X”证书制度也要求基于岗位能力推进“X”证书与技能竞赛相融合,相关“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趋于完善,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尚未有足够成熟的教材,配套教材的建设也不够完善。为此高职院校应分析工业机器人“1+X”证书及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竞赛现状,梳理工业机器人赛证融合教材建设的需求导向,通过融合赛证考核内容点、以分任务方式完成项目开发并编纂教材、多路径组建课程资源等策略建设教材,以有效解决“X”证书考核及技能大赛技能训练问题,并对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

    2024年09期 No.1305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 OBE理念下高职院校“产学研用”水平提升探究——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璐璐;

    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以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这一理论与实践正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当前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不足、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面临着挑战,因此亟须开发科学完善的OBE课程体系、构建以OBE为核心的授课形式、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使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为构建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2024年09期 No.1305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 高职院校推广触式橄榄球的价值、困境与对策

    武松朋;

    基于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对触式橄榄球在高职院校推广的价值、困境与举措进行分析,认为在高职院校推广触式橄榄球具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本然价值;高职院校在推广过程中面临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项目了解不多、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参考教材匮乏等实然困境;应采取构建系统化的触式橄榄球竞赛体系、加强触式橄榄球在校园的宣传力度、深化落实触式橄榄球教师的培训工作、推广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等应然举措,以提升高职院校触式橄榄球课程开设的积极性和课程开设质量。

    2024年09期 No.1305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人才培养

  • 高职二级学院多维矩阵立体式育人体系构建探索

    陈柯璇;李静;

    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高职二级学院育人工作存在协同性不佳、育人元素碎片化、育人方法有效性不强等问题,而构建多维矩阵立体式的育人体系,能形成育人合力,增强系统性,有效提高育人效果。为此高职院校要形成内外层多维育人格局,增强学院育人体系建设的协同性;要做好融通,形成大小矩阵推进育人工作的势态;要创新方法,形成立体的育人范式。

    2024年09期 No.1305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 地方院校师范生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究

    陈良;

    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是地方院校师范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构成。教师在指导师范生进行地方文化专题研习活动时,要了解师范生的学习特征并制订研习目标、夯实师范生的地方文化知识基础、明晰地方文化与儿童成长的关系、进行地方文化研习专题探究等,使师范生形成课程创新意识,提高师范生将国家课程地方化的教学自觉性,培养师范生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2024年09期 No.1305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 师范类高职院校实习就业一体化实践探索——以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卢红青;刘丽娟;

    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传统实习模式遇到了新的问题。课题组基于师范类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现状,分析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优势,以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践探索为例,提出建立健全过程管理机制、实现实习信息互联互通、构建多元协同育人体系和完善实习保障机制的策略,从而优化师范类高职院校实习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24年09期 No.1305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 “一主轴二维度三保障”劳动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为例

    黄窈英;姚开武;陈光会;季锐;

    加强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传承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构建并实践了“一主轴二维度三保障”劳动育人模式,即以“博学、求实、崇德、创新”为主轴,将“知”劳动教育和“行”劳动教育二维度并行推进,提供师资、设备设施、资源三保障,聚合教师、企业、家长三方力量,进而促进学生在学、思、践、悟中知行合一,使其能够通过学习与实践最终发展“五得”——知识获得、技能习得、素质修得、志商练得、逆商赢得。

    2024年09期 No.1305 132-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2K]
  • 高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实践课程:价值、困境与策略

    黄劲宁;

    高校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课程存在深刻的内在关联,二者的融合是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当前,二者的融合面临着形式单一、机制欠缺、结构松散、平台局限的现实藩篱。对此,高校应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建立科学的育人机制,打造一体化的实施体系,构建全面协调的融通平台,以推进劳动教育深度融入专业实践,使二者发挥协同育人功能。

    2024年09期 No.1305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乡村振兴背景下财经素养教育助推高职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路径——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钟海富;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财经素养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双创”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高职院校财经素养教育在助推高职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可通过“铸魂”——挖掘财经素养文化育人内涵、“润心”——实施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启智”——以乡村振兴为导向搭建“双创”教育平台,从而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兼具财经思维和财经能力的“双创”技能型人才,进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2024年09期 No.1305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农村就业创业探析

    黄曦慧;

    党和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是乡村振兴的智力保障。为此,高职院校应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分析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面临的问题,从加强职业教育与农村产业发展对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农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做好政策宣传等方面着手助推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为农业经济注入强劲活力,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024年09期 No.1305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教学创新

  •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四步三维三阶”教学模式探索——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

    严景明;吴继璋;曾慧;

    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服务新时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落实这一使命的有效途径。为此,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改革,构建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四步三维三阶”教学模式,从制订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创设工作情境、构建多元课程评价与诊改等四个教学步骤着手,围绕课程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实施教学,促进学生模仿能力、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三阶能力的发展。

    2024年09期 No.1305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 5E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散打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谭碧;石俭;陈凤珍;

    散打是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较受大学生欢迎,但当前面临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课题组抽取了60名选择散打选修课的本科学生为实验对象,开展5E教学模式实验。结果显示,将经过改良的5E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散打选修课教学,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散打专项技能测试成绩,以及能促进学生运动情景动机的发展。

    2024年09期 No.1305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 成果导向下应用本科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路

    李鹏;黄再辉;赵鲁燕;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等院校应用本科机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可培养机电类专业学生的电学基本素养。教师可实施以成果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从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分解与重构、教学模块实施及学习效果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以培养适应企业一线岗位需求的电工电子相关技能,实现高校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2024年09期 No.1305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 将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幼儿美育活动的探讨

    赖兵;

    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应从教育环境和教学活动两方面,将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幼儿美育活动中,营造广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氛围,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教师可通过广西不同地域的歌曲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情趣和美,通过广西民族舞蹈拓展幼儿审美感受的渠道,通过趣味性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幼儿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

    2024年09期 No.1305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 《广西教育》(高等教育版)征稿启事

    <正>《广西教育》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广西教育杂志社主办的教育期刊,1954年创刊,为广西“十强期刊”之一,连续多年获广西优秀期刊荣誉称号,所刊登论文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等数据库。《广西教育》(高等教育版)主要以高校管理者、高校教师为读者对象,刊登高等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及教学研究相关的论文,助力高校教师专业成长,助力高校管理水平提升。刊物的主要栏目有《前沿视角》《德育探索》《教育观察》《管理智慧》《专题研究》《教改论坛》《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创新》《教育评价》等。广西教育杂志社将一如既往地竭诚为广大教师及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服务,创办一流期刊。

    2024年09期 No.1305 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 2024年广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正>3月14日,2024年全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23年全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分析研判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2024年全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伍锦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区教育系统深人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一体抓好正师德、兴师范、强素质、优结构、提待遇等关键环节工作,全区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学历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尊师重教氛围不断浓厚,广大教师职业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会议强调

    2024年09期 No.1305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