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卷首

  • 教育家精神大家谈

    <正>梧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覃映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好老师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将其认真贯彻到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一要立师德,坚定不移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注重教师思想政治引领,发挥优秀典型榜样作用,抓细师德师风考核评价,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引导广大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二要强师能,坚定不移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核心任务。积极探索卓越人才队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着力建强名书记名校长、名教研员、名师、督学督导“四支队伍”,打造“集群化”教育人才链,形成“优师优教”的良好生态。三要解师忧,坚定不移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以教师评价改革为抓手,稳妥推进中小学教师编制、职称、岗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队伍结构,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为教育家精神的培育提供良好环境,为教育家的培育和成长创造良好空间。

    2024年16期 No.1312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前沿视角

  • 项目式教学多方协同策略在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研发中的应用

    姜国安;莫明星;赖中平;

    基于对广西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研发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研究者探索多方协同项目式教学策略视角下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研发的思路和路径,并以“定向闯关探秘千年侗寨,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研学课程为例,从确定项目、组建团队、挖掘资源、开发课程、试课磨课和评价修改6个关键流程对初中“地理+民族文化+体育”研学课程进行研发,总结课程研发的实践经验,以期为研发多方协同的项目式研学课程提供借鉴。

    2024年16期 No.1312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 运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开展品质课堂建设——以南宁市马山县为例

    黄秀德;

    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促进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南宁市马山县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为基础,结合马山县的实际情况开展品质课堂建设,采用“五位一体”策略,即将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和教师培训五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课堂建设体系,并通过组建专业团队、开展诊断调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加强培训与指导等步骤扎实实施,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16期 No.1312 9-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元素梳理与分析

    李明华;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育元素,对学生进行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教育,既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水平,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语文教学与美育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2024年16期 No.1312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 例谈初中班级管理“六面”育人策略

    陆以钢;

    初中班级管理要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从多个方面、多个维度教育引导学生,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初中班级管理“六面”育人策略主要包括“下撑”“左扶”“右护”“前拉”“后推”“上压”,强调班主任要给予学生关爱、用制度约束学生、用心疏导学生使之保持健康心态、善于挖掘和放大学生闪光点、通过适当压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切实提高初中班级管理效能。

    2024年16期 No.1312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 中小学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与使用——以玉林市玉州区环南学校为例

    梁丽坚;

    建好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对提高学校的劳动教育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玉林市玉州区环南学校充分利用校内空地,成功打造了“青葱梦苑”劳动实践基地,并据此开展了一系列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共建、共学、共育”劳动教育模式,同时开展了多元的劳动教育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24年16期 No.1312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与发展建议——基于对城区小学J校的调研

    张家伶;

    面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配备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资源开发不丰富等问题,J校立足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丰富课程内容、注重过程性评价等方面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从而构建科学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深化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实现劳动育人的目标。

    2024年16期 No.1312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劳动实践中的德育渗透探究

    陶献萍;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德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居于首位。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劳动实践成为小学劳动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在小学劳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需要遵循导向性、目的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劳动实践升华学生的道德认识、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道德修养。

    2024年16期 No.1312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 用“五心”帮助残障儿童健康成长

    黎妮;

    特殊教育是面向身体、心智有缺陷的孩子开展的教育。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有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和责任心,用“五心”呵护这些特殊的孩子,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切实维护教育公平,达成特殊教育的目标。

    2024年16期 No.1312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学前教育

  • 儿童视角下本地资源与幼儿园主题课程的融合样态及实践路径

    吴夷雯;

    儿童视角是成人构建的以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为基础,以呈现儿童的想法和情感为过程,以满足儿童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为目的的视角。基于儿童视角,分析本地资源与幼儿园主题课程融合的内涵和价值,从本地资源的场景功能、内容功能、共育功能、滋养功能,呈现幼儿生活场域与学习环境交融、学习途径与多种资源交互、社会角色向临时导师转换、幼儿自身发展与资源开发并进四种本地资源与主题课程融合样态,提出以“倾听儿童”榷课程之主题,“共建共构”拓课程之途径,“动态生成”定课程之走向,“儿童评价”助课程之研究的实践路径。

    2024年16期 No.1312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 农村地区幼小衔接家园共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广西W市农村地区为例

    黎雪;

    家园共育对促进幼小衔接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研广西W市农村地区部分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发现这些地区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共育方面存在责任意识淡薄、缺乏相关知识与能力、对幼小衔接工作缺乏沟通、家园共育缺乏深度和广度等问题,为此建议家园双方深入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多渠道提高家园共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优化家园共育的内容与形式、建立家园共育评估机制。

    2024年16期 No.1312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 “诊研训行”园本教研的实践探索——以广西大学第一幼儿园为例

    黄慧文;陈沁湉;赵建霞;

    园本教研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的有效机制。正视园本教研的价值,结合园本教研现状,广西大学第一幼儿园积极探索园本教研的实践范式,形成“诊研训行”园本教研模式,通过诊断问题、合作研究、多元培训、总结反思等做法,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性,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2024年16期 No.1312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案例研究

  • 坚持素养立意 发挥育人导向——2023年广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评析及教学建议

    潘娟;

    素养立意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紧扣课标要求,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突出学科关键能力考查,强调教考衔接,充分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对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导向作用。分析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的特点,明确命题走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4年16期 No.1312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 五项策略促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以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为例

    陈未南;

    为激发第一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语文教材在一至二年级设置了“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等板块,把课外阅读指导融入课内教学,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方法指导和方向引领,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但由于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阅读重视不足,导致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流于形式。为促进阅读教学提质增效,教师应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构建课内得法、活动促读、作业引读、评价悦读、家校共读的课外阅读课内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课内习得常用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迁移运用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4年16期 No.1312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8K]
  • 初中语文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情境教学探索——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

    董小莹;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提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质量,教师要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让学生在诵读课文和品析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升华情感,感悟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操和人格魅力。

    2024年16期 No.1312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 不同版本小学数学教材“认识分数”习题难度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

    岑筱淇;梁晓红;梁宇;

    探究不同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中习题的难度差异,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教材,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运用鲍建生分析数学题目的综合难度模型,对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认识分数”的习题进行综合难度分析,可以发现两个版本教材的“认识分数”习题在背景、数学认知、运算、推理、知识综合五个难度因素上的表现并不均衡。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使用任何一个版本教材实施教学时,都应在研究习题背景多样化和提高习题知识综合水平上下更大功夫。

    2024年16期 No.1312 57-6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 运用“八桂教学通”优化初中生物学教学——以“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为例

    白碧媛;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创建和推广,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八桂教学通”组织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全面规划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细化教学过程、实施学习评价,多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024年16期 No.1312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 “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路径研究——以实心球教学为例

    黄锡权;

    针对体育学科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问题,教师应结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对“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研究,实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的对策:重体育教学场景设计,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质量监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重因材施教,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2024年16期 No.1312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 低年级听障学生汉语书面语语法偏误情况分析及改善策略——以个案R为例

    罗舒玲;

    为了解听障学生学习书面语语法的困难,研究者选取西部地区某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个案R为研究对象,对其书面语语料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造成语法偏误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听力生理障碍、手语和目的语迁移作用、语法知识缺乏和中间系统环境负面影响等,并在后续通过视觉提示专项语法训练、家长课后实践、生活常用语境沟通泛化等途径改善书面语语法偏误情况,以发展听障学生思维、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2024年16期 No.1312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课改论坛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作文情感浸润教学的实践探索

    黄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方式。教师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作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浸润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应通过“利用课堂教学激发情感”“在生活中丰富情感”“在学科融合中升华情感”等方式实施情感浸润教学,从而让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真情实感的表达。

    2024年16期 No.1312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

    林芷因;

    创新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课堂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基础数学素养的主阵地,需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任。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从重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营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2024年16期 No.1312 76-7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 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探究——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为例

    黄世忠;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深度学习的要求。而学生的深度学习,有赖于教师的引导,有赖于教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阶段特征的深度把握,即有赖于教师的深度教学。学生的深度学习以“层进式学习”和“沉浸式学习”为显著特征,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在“层进式学习”中有效更新知识结构;通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自然生长;通过巧设分层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16期 No.1312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 大单元视角下初中数学中考备考策略

    陈佳;

    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数学素养。为了提高初中数学中考备考教学效率,教师应从大单元视角出发,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组织教学,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具体案例对初中数学中考备考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2024年16期 No.1312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 单元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章节起始课教学策略

    莫春艳;

    章节起始课作为每个单元的开篇,重在帮助学生形成对新章节学习内容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形成学习和研究章节内容的思路和方法。初中数学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点往往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章节起始课教学应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单元教学背景下,教师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从创设基于单元整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优选数字化教学资源揭示单元知识结构、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习思路及方法等方面,探讨初中数学章节起始课的教学策略,以顺利开展初中数学单元教学。

    2024年16期 No.1312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庞青山;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观察思考、实践探究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初中化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针对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采用适时开展虚拟仿真实验、用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实验课型等对策,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024年16期 No.1312 94-9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 小学科学“四步联动·三阶递进·两重展示”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以钦州市第十九小学为例

    刘卫;

    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和拔尖人才,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脱离实际、模式单一等问题,钦州市第十九小学构建与实施了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四步联动·三阶递进·两重展示”项目式学习模式,通过引、建、探、思四步联动,学、做、创三阶递进,教育过程、成果两重展示,实现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本土化、全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4年16期 No.1312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教学创新

  • 基于语用情境开展习作教学的探究

    李昱;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有的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教授学生如何写作,而是直接提供范文让学生背诵抄袭。要改变作文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教师应紧扣教材中的情境元素对习作教学进行研究,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激活学生的表达动机。教师可通过“根据习作训练要素,创设真实学习情境”“聚焦生活情境,激发习作兴趣”“依托交际情境,增强习作能力”等路径开展习作教学。

    2024年16期 No.1312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 壮锦文化与小学美术研学课程融合的实践

    阳洁;

    壮锦的工艺、图案等都是宝贵的美术课程资源。将壮锦文化融入学校美术课程,有助于学生发展艺术核心素养。教师应挖掘本文土文化教学资源,在小学美术研学课程的研前课、研中课、研后课融入壮锦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024年16期 No.1312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 基于水平视角的小学生量感素养培养探究

    周素云;廖树山;

    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量感内涵可以提炼出量感素养培养的三个水平层次,即直观感知、测度体验和测算结合。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在培养学生量感素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直观感知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通过设计测度体验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度量经验、通过设计测算结合活动发展学生的量化思维,从而达成对学生量感素养的递进培养目标。

    2024年16期 No.1312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 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探究

    岑家辉;王泓力;

    将情境化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是初中地理课程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需要遵循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落实立德树人为宗旨、以运用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激发学习兴趣为目的等四项原则,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不同,灵活运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思路。在常态课堂中实践基于“五有四化”主张的主题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课标、分析教材和学情,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设计“一境到底”情境故事线及相关的情境任务,以此串联起课程主要内容;再通过有条不紊地展开情境生活化、问题情境化、结构问题化和知识结构化的教学,实现教学的有趣、有用、有魂、有理、有效,最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2024年16期 No.1312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 小学音乐律动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和应用策略

    张冰;

    数字化教学不仅能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小学音乐律动教学作为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也需要与时俱进。在小学音乐律动教学中,教师应构建数字化音乐律动教学资源库、利用数字平台开展音乐教学互动、创新数字化音乐律动教学模式、运用数字技术音乐律动开展教学评价、强化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从而提升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发展。

    2024年16期 No.1312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 运用数字资源实现快乐体育的实践

    张植英;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学生参与度不够和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而利用好数字资源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资源直观展示体育技巧,善于运用数字资源提升课堂互动性,巧妙运用数字化评价工具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训练计划,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交流能力。为了充分发挥数字资源的优势,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技能,政府和学校需要重视数字资源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实现快乐体育教学,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年16期 No.1312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五步”教学模式的探索

    熊政;

    在开展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五步”教学模式,包括情境导入、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巩固运用、总结归纳,以此提高智障儿童的数学能力,补偿其缺陷,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助力提高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024年16期 No.1312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 刘宁开展“六一”国际儿童节慰问活动向全区各族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祝福和诚挚问候

    <正>5月31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来到南宁市第四幼儿园柳园分园和南宁市逸夫小学贤宾校区,看望慰问少年儿童和教职员工,向全区各族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祝福和诚挚问候。南宁市第四幼儿园创办于1952年,以“阳光教育”为办园理念,以“爱在心中”为园训,创设凸显阳光、绿色、温暖的校园环境,实施国画、阳光种植等课程,积极培养身心健康、乐观向上、知恩感恩、自信有礼的阳光儿童,被评为自治区示范幼儿园。刘宁详细察看了该园柳园分园的设施环境,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参观幼儿园涂鸦区、幼儿户外自然创意游戏区等,走进教室观看小朋友上课和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舞蹈节目编排有关情况,与老师和小朋友亲切交谈,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2024年16期 No.131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专家组到北流市北流镇松花中心小学调研

    桂文;

    <正>本刊讯近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专家组到玉林北流市北流镇松花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松花中心小学)调研,了解该校开展科学教育的情况,指导学校进一步做好科学教育工作。前来调研的专家在松花中心小学校长李兆丰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该校的校园科普展板、校园宣传栏、科学阅览室、科幻画展、手抄报展和科技活动成果展示室。该校优雅的校园环境、独特的科学阅览室、浓厚的科学文化氛围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感受到了学校对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并认为该校的科学教育已渗透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2024年16期 No.1312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