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卷首

  • 探索产教融合国际化发展新模式

    韦海晋;

    <正>近年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依托边疆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及广西与东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以打造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职教出海”与来华留学教育相融互促,在持续探索国际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收获了累累硕果。聚焦“一带一路”,共造“职教出海”新名片。自2015年起,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秉承“服务柳州,立足东盟,辐射世界”的使命,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携手并进,共同探索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的新模式。

    2024年18期 No.1314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前沿视角

  • 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的三维探赜

    林子琳;刘靖怡;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推进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是职业院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中的崭新课题。新时代职业教育面貌发生的格局性变化,构成了推进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新的历史方位。从重要作用、历史传承、人民需求、世界比较等多维度审视,推进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具有坚实的实践依据。为此,要从坚持守正创新原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四方面着力,把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自强的目标图景变成生动实景。

    2024年18期 No.1314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 推进“一融双高”的生成逻辑、现实挑战和应然策略

    梁天月;古文珍;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基于推进“一融双高”的生成逻辑以及面临的现实挑战,高校应通过“以优化组织机制为前提推进良性互动”“以增进理念的协调统一为抓手实现有机衔接”“以完善评价体系为保障为发展提质保量”“以创新融合手段为重点提升双向发展效能”等应然策略,实现全方位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4年18期 No.131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 新时代广西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办学的路径探究——以广西本科高校为例

    万伟业;马彬彬;罗茗瀚;

    新时代,广西实施重点面向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外合作办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广西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布局的重要途径。研究者立足广西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实际,针对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所面临的发展规模小与层次偏低、学科专业设置不够合理、合作国家单一、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不足与优质生源缺乏等问题,探索广西与东盟国家高校开展合作办学的有效路径,提出构建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四位一体”中外合作办学机制。在政府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在高校层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树立区域教育品牌;在社会层面,搭建平台,推动广西与东盟的合作办学;在企业层面,加强协同,强化校企双主体育人。

    2024年18期 No.1314 13-1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 东盟职业教育开放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国际化路径探索——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邓佳富;李夏然;农道锋;蒙振;

    东盟职业教育开放合作背景下,职业教育要探索产教融合国际化的有效路径,满足中国—东盟经济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对此,高职院校应坚持共同发展目标导向,树立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打造国际产教融合平台,提高资源统筹的有效性;深化产教育人模式改革,创建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加强跨国产教“四链”互动,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全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职业教育品牌。

    2024年18期 No.1314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 高校成本核算现状及流程优化路径

    虎玲华;

    建立规范的成本核算流程,能为高校成本核算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科学评价高校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以推动高校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强化考核约束,实现业财融合,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高校应在充分考虑内部机构设置和财务会计核算现状的基础上,优化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流程,以院(系)专业群为核算对象,以人工费用、业务费用、折旧与摊销、奖助补费用、管理费用和运行费用为成本项目,以公历年度为成本计算期,对流程中的重点及难点——间接费用的分配,按照“成本驱动因素论”,以房屋面积、课时量、费用占比、学生班级数量等为分配标准进行成本分配计算。

    2024年18期 No.1314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 教师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参与度的相关性研究——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在混合式学习中的学习参与度

    黄伟芳;曾荣;

    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是职业院校教师在开展混合式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它反映了教师采取的教学措施的有效性。混合式学习包含传统混合、混合在线和混合同步三种,这些课程结合了同步和异步教学活动。研究者采用归纳法从行为、情感、认知三个维度去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具体主要从课程结构和安排、教与学活动的选择、教师角色与课程关系三个元类别对三所职业院校不同学科的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教师为提高学生在混合式学习中的参与度而使用的教学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学期初进行课程沟通、明确课程要求、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等对提高学生在混合式学习中的参与度具有关键作用,使用数字化手段是促进学生在行为和情感上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

    2024年18期 No.1314 29-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3K]

教育评价

  • 行政逻辑越位对高校科研评价的影响及对策

    陈韵安;夏泰凤;

    我国高速增长的学术产量离不开量化指标和绩效考核的作用,高校科研激励的指导思想亟需从单一的、问责式的行政管理思维向多元的、合作式的学术治理思维转变。高校应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导,针对行政逻辑主导下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评价活动中评价主体行政化、评价手段单一化、评价结果功利化等问题,从行政逻辑和学术逻辑相通相容的角度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协商评价机制、健全多维分类综合评价手段、摒弃功利导向评价结果应用等,探寻高校科研评价改革的合理进路。

    2024年18期 No.1314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 高质量发展视阈下地方高校教师职称质量评价的优化路径

    张慧;梁莉;黄爱明;

    高校教师职称评价是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自职称评审权下放以来,地方高校积极开展教师职称评价改革,但评价体系仍存在评价标准异化、评价结果运用不够科学、学术治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高校应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持续推进教师职称评价改革向纵深发展,从价值转化、范式转变、实践路径及治理路径等多维度重构与高质量发展语境相一致的高质量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包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重塑与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语境相适应的职称质量评价观;以质量文化为根本,建构职称质量评价制度的新范式;发挥职称评价导向功能,科学运用职称评价结果;优化内部治理,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建设学术共同体。

    2024年18期 No.1314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评价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体系构建

    韦湘云;

    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立足核心素养与教学评价在育人旨归上的高度契合,厘清核心素养之于教育教学的价值逻辑,着力破解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教学评价的任务设计之困、学习参与之困、反馈跟进之困,是推动“教—学—评”一体化思想落实落细的应然路径。聚焦核心素养指向下高职英语教学评价的变革转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高职英语的育人功能为切入点、以核心素养的学科联动为支撑点、以评价标准的多维取向为着力点,构建多元多维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职英语启智润心的育人成效。

    2024年18期 No.1314 45-4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专题研究: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发展

  • 数字赋能广西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路径探究

    李倩;

    当前,数字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广西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基层党建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广西高职院校要针对数字赋能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在坚持高效性、安全性、创新性等基本原则基础上,不断探索广西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理念创新、素养提升、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数字化实践路径,做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

    2024年18期 No.1314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 数智技术赋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陶日升;

    数字与智能技术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从教育载体到教育形式等多方面的变革,同时也存在使用不当造成违背教育初衷甚至人的本质的风险。高职院校在运用数智技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打破信息茧房,拓宽学生的信息视野;突出“以人为本”理念,注重批判思维与创造力的双重培养;加强实践教育,突出“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者运用数智技术的流畅性,增强其教育话语权。

    2024年18期 No.1314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 经营管理教学实验室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探索

    韦雪玲;

    该研究针对经营管理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支撑、应用设计、应用技术路线等问题,对经营管理教学实验室的数据输入与处理、模型构建与训练、内容生成与应用、评估与反馈等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数字逻辑、迭代优化、虚拟仿真等方法在经营管理教学实验室中实现经营管理决策分析、商业案例实践研究、自建经营模型训练、客户服务虚拟仿真、数据分析和可视化、链式经营风险管理等的建议,为经营管理教学实验室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2024年18期 No.1314 56-6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8K]
  • 数字治理视域下数字法学教育与研究的转型探索

    覃光开;

    加强法学教育与研究工作,加快推进法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是数字法学教育与研究的新要求。在数字时代下,高校要全面加强数字法学教育与研究,了解法学教育与研究的数字化转型趋势、加强数字化法学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法学教育与研究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构建数字法学学科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数字化法治人才。

    2024年18期 No.1314 62-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以数字化实训开辟桂菜文化传承教育教学新形态

    马金林;马琦翔;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文化传承与数字实训结合并进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桂菜,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在数字化背景下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为此,探讨桂菜文化传承与数字实训的结合,创新桂菜文化传承的方式,将桂菜文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与手机应用程序结合、与数字化平台结合、与智能化操作结合,能够为桂菜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年18期 No.1314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 虚拟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黄彩红;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严重影响我国的国民健康水平。虚拟标准化病人(ESP)有助于提高准助产士在产房实习过程中的急救技能,提升新生儿窒息复苏教学水平,结果显示,研究组在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学生在行为表现自评各项指标上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ESP情境模拟教学应用效果满意度调查显示,研究组93.31%以上的学生对模拟教学模式、课堂互动及参与度感到满意,并认为该模式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成绩,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2024年18期 No.1314 70-7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 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探究

    何湘;

    阅读推广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重点工作和重要职能之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来临,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工作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应结合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需求和行为特点,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阵地作用,通过多样化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多角度创新阅读推广方式、多层次加强数字化服务等,克服数字技术应用在阅读推广服务上的局限性,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多元化阅读需求,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内涵和阅读素养。

    2024年18期 No.1314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德育探索

  • 毛泽东诗词融入大学生思想建设:价值、方式和思考

    赖学良;

    毛泽东诗词是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集合体,是“哲学的诗意”和“诗意的哲学”相统一的作品,具有崇高的大气象、充满革命的强劲力量、富含深邃的哲学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具有显著作用。高校将毛泽东诗词融入大学生思想建设中,主要采取心理堆积、思想合流和精神迁移三种方式,同时注重“从虚入实”进行观照“、从文入思”促进合流“、从零到整”提升成效,这样能更好地发挥毛泽东诗词的文学感召力和思想感染力,帮助大学生做好自我思想建设。

    2024年18期 No.1314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 网络圈层化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路径探究

    夏佩;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网络空间中出现了诸如饭圈、游戏圈、汉服圈、动漫圈等各类亚文化圈层,这些亚文化圈层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征,但给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带来主体失语、内容失真、传播失效等方面的挑战。为此,高校要通过提高教育主体入圈能力、优化内容建设和传播、激发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等路径,优化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2024年18期 No.1314 83-8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 系统观念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适应性探究

    杨玉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适应性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高校要基于系统观念提升思政课教学适应性:聚焦“为何而教”问题,以战略思维统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使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聚焦“要教什么”问题,以整体思维把握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适应高校思政课的系统知识体系;聚焦“由谁参与”问题,以协同思维联动高校思政课的参与主体,使高校思政课发挥协同育人合力;要聚焦“如何教好”问题,以创新思维优化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形式,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2024年18期 No.1314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通用英语1》Unit 2 Shopping为例

    裴丽莲;

    大学英语是公共基础必修课,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教师可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通过Bridge-in(导入)、Objectives(目标)、Pre-assessment(前测)、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ost-assessment(后测)和Summary(总结)6个教学环节,有效地融合思政教育与英语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英语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的塑造。

    2024年18期 No.1314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 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探究——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黄维;蒋乔华;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育人才的高等学校,实施专业课程思政可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针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不足之处,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从顶层设计、中段规划、底层落实三个层面提出“六五三”应对之策,即基于“六维度”凝练课程思政目标、依托“五理论”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按照“三步骤”实施课程思政教学。

    2024年18期 No.1314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路径探究

    孙向前;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助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课程。为了进一步强化课程的价值引领,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该深刻认识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围绕课程思政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究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完善课程设置规划,将课程思政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育人目标“三位一体”,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优化;建立“选、培、赛、评”机制,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丰富育人路径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效。

    2024年18期 No.1314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管理智慧

  • 基于诊改信息平台的绿色校园管理模式构建实践

    李秋梅;梁晓丽;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发展主题,建设绿色校园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校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建设内容,基于诊改信息平台构建绿色校园管理模式具有可行性。高职院校可构建基于诊改信息平台的I-P-D-C-A绿色循环的校园管理运行模式,对理念(Idea)、策划(Plan)、实施(Do)、监控(Check)、改进(Action)五个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督和管理,并结合绿色校园评价指标,针对学校实际绩效考核需求,在诊改信息平台创建信息化绩效考核管理模块对部门绩效进行考核,验证绿色校园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以提高学校绩效考核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绿色校园内部管理水平。

    2024年18期 No.1314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新时代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实践与思考——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淑芝;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保障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教师参与度不足、宣传力度不够、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从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等方面着手,强化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师风正气。

    2024年18期 No.1314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 学前教育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与对策探究——以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李小敏;

    学前教育专业群在我国学前教育架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学前教育专业群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存在师资队伍结构性短缺、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教师发展机制不健全、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困境。为解决这些问题,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优化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教师发展机制、改进教师评价体系等方面实施针对性的措施,以期推动学前教育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

    2024年18期 No.1314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优化策略探索

    韦璇;

    “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新场域,承载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当前,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面临育人合力有待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有待提高、学生社区服务职能有待完善等现实困境。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优化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增强社区育人合力;注重以生为本,激发主体内生动力;升级物理空间,打造功能型学生社区;创新数字赋能,构建智慧型平安社区。

    2024年18期 No.1314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 高职院校学生样板党支部建设路径实践探究——以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

    唐燕红;王慧;韦益良;

    以样板党支部建设为契机推进党支部建设,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和服务师生中的主体作用。该研究以第二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论述高职院校学生样板支部“三强化两提升三结合”建设路径。“三强化”即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强化党建工作创新、强化先锋榜样引领,“两提升”即提升学生党员培育发展质量、提升民族非遗文化育人成效,“三结合”即党支部建设与“三全育人”工作相结合、党支部建设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相结合、支部建设与共青团工作相结合。

    2024年18期 No.1314 123-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人才培养

  •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以H学校为研究对象

    沈思涵;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线图。针对H学校60多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相互逻辑关系不清、缺乏可衡量的评价标准等问题,基于OBE理念制订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采用如下策略:厘清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依据,以适应行业需求、政策要求和学生(家长)诉求;做好“反向设计”,厘清“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追求精准表达,处理好各种具体事项。

    2024年18期 No.1314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 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教师胜任力培养探究——以S大学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为例

    盛世明;吕佼;

    地方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教师的重任,而教师胜任力是衡量地方师范院校教师培养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团队通过对191名毕业于地方师范院校的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受访教师胜任力总体处于一般水平,不同任教地区、专业、职称以及教龄对教师胜任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提升教师胜任力,地方师范院校需要多措并举,定向发力,注重培养农村地区教师胜任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传授,构建师范生成长支持系统,培养师范生终身学习理念,从而提高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教师胜任力。

    2024年18期 No.1314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 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策探究——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梁慧卿;

    高职旅游专业是旅游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当前,高职旅游专业教育存在学生实操技能水平不高、新技能拓展不足、产教融合不够紧密、质量评价体系欠缺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实训教学、注重锻炼学生创新技能、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评价体系,以切实提高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2024年18期 No.1314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 基层水利“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韦庆华;余金凤;刘志枫;张宪明;

    为破解基层水利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三难问题,广西开展基层水利“订单式”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并取得成效。广西基层水利人才“订单式”培养以满足“单位需求、专业能力、服务区域和优质生源”为基点,通过优化课程、跟岗实习“、局长课堂”以及“雏鹰”培训计划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提升基层水利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

    2024年18期 No.1314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 公费师范生到边境学校顶岗实习的共生机制

    李尚芳;彭博;

    公费师范生到边境学校顶岗实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提升公费师范生素养的重要实践,也是师范院校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基于公费师范生到边境学校顶岗实习呈现的“偏害型”“偏利型”“互惠型”三种样态,应扩展师范学校与边境学校的深度交流合作渠道,创新公费师范生与边境学校教师结对互动形式,构建公费师范生到边境学校顶岗实习的共生机制,以培养更高质量的公费师范生。

    2024年18期 No.1314 142-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三阶五融”劳动教育模式的构建

    王楠;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在劳动教育方面存在对劳动教育重视不足、学生劳动意识薄弱以及劳专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需让学生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并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以及劳动教育要求,构建实施“三阶五融”劳动教育模式,对旅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劳动教育进行规划,帮助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阶段分别聚焦于生活劳动、专业劳动和社会劳动,同时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实践教育中,从而拓展劳动教育的宽度,并最终将劳动教育贯穿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2024年18期 No.1314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教学创新

  • 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证融通”课程建设

    周思池;

    “课证融通”使高职专业课程和“X”证书融合成为可能,并逐渐转化为高职院校培育技术精英、促进办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导向,根据高职会计专业特点,制订会计“课证融通”课程建设方案,通过创设会计专业“课证融通”层次化课程内容、设定会计专业“课证融通”实训化教学目标、丰富会计专业“课证融通”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强会计专业“课证融通”动态化教学管理、完善会计专业“课证融通”一体化教学评价等路径,促使会计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更好对接。

    2024年18期 No.1314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 需求分析视角下应用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谢泞莲;

    以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应用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例,分析应用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而校企合作是体系成功运行的关键,校企深度合作使实践项目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职业发展支持。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必须采取渐进的方式,加强教师的培训,并重视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估与反馈。

    2024年18期 No.1314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国家铁道运营岗位培训课程体系构建探究——以铁路运输车务系统为例

    蓝志江;

    针对东盟国家的铁路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尤其铁道运营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问题,研究构建岗位培训课程体系,开展高质量国际化职业培训,是铁路职业院校服务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好机会。以铁路运输车务系统为例,铁路院校应分析东盟国家铁道运营典型岗位的设置特点、岗位知识能力结构,探索面向东盟国家铁路运营岗位培训课程体系构建路径与方法,实施基于东盟国家铁道运营岗位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梳理岗位知识能力项、构建岗位培训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东盟国家铁道运营技术技能人才,以高质量服务中国铁路“走出去”和国际化职业培训。

    2024年18期 No.1314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 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李勇;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遇到不少问题,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研究者分析发现主要存在教学定位不清晰、教学创新性不足、活动经费欠缺、考核制度不健全、师资力量不足等五个问题,建议要基于创新理念明确体育俱乐部教学定位并进行优化、适当增加资金投入、构建完善的教学考评体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

    2024年18期 No.1314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 教育家精神大家谈

    <正>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弘扬教育家精神,核心要义在于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学生培养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广西民族大学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始终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紧密相连。一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培育学生的扎根精神。2010年5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我校,勉励师生要志存高远、敏于求学、学有所成、锻炼成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始终牢记嘱托,14年来,已有近5万名各族青年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八桂大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提供人才支撑。

    2024年18期 No.131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 自治区教育厅召开2024年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

    本刊讯;

    <正>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召开2024年中国一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广西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建设推进电视电话会精神,加快推进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落实自治区教育厅部区共建工作推进会工作部署。在会上,17个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立项建设单位依次汇报本单位2024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包括在场地建设、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标准和资源共建共享、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间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截至目前,已有在建的7个中国一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挂牌,依托现代工匠学院建设的技能培训中心陆续建成投人使用。

    2024年18期 No.1314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