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珍;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化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要着眼于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两者均不可偏废;二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求、实践论视野、国际视野比较、历史视角这四个维度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坚持以提高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目标;四要在对话和斗争中实现价值引导,凝聚价值共识。
2024年21期 No.1317 24-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 朱兴丰;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核心环节,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要加强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纵向贯通和横向勾连,形成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共同体。大中小学应在教育目标上坚持立德树人的共识,引导不同阶段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育内容上坚持系统渐进,根据爱国主义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系统谋划并渐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程和进头脑;在教育平台上做到共建共享,搭建社会实践育人和网络教学两个平台;发挥教师关键作用,加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团队一体化建设和促进其对爱国主义教学交流常态化。
2024年21期 No.1317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 唐菀阳;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以开放性、交互性、灵活性为主要特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普遍应用。当前,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面临着单一性师资团队、同质性建设方式、脱节性分工格局、零散性资源素材等方面的现实困境,应打造培育新师资、巧用新思路、搭建新链接、完善新供给的“四新”统筹布局,并从融合通用素质和职业特质、融合专题组课和分类施教、融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融合校本资源和共享资源等方面入手,实现“四融”创新引领,构建高职思政课“四新四融”混合式教学模式。
2024年21期 No.1317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 何克奎;
以信息化与数据化、高速度与高效率、智能化与自动化、网络化与互联性、可扩展性与灵活性以及虚拟化与仿真等为主要特征的数智技术,对传统高校思政课叙事方式的转变有重要影响。高校应该利用数智技术转变思政课叙事方式,将数智技术从叙事结构多层面嵌入,打造立体式叙事格局;利用数智技术赋能多种叙事形式建构,营造沉浸式的氛围;利用数智技术推动思政课叙事过程无边界,突破传统叙事时空局限。
2024年21期 No.1317 38-4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 谭冠晖;郭丽圆;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法治观、历史观教育的课程,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它与培养“知史爱国、知史爱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中国史育人目标同向同行。文章分析将新中国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意义,以及融入的核心要点,阐述问题导向与系统观念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4年21期 No.1317 41-4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 张珍如;韦战;林富威;
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是思政教学任务之一,只有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发展文化。文章分析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阐明系统思维原理以及系统思维与文化自信教育、思政课教学相结合的要义,提出系统思维下进行文本解读、运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手段、跨学科整合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
2024年21期 No.1317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 白宁;
探索高职高专舞蹈编导课程思政教学中的红色文化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推动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而且对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高专舞蹈编导课教师应该深刻认识舞蹈编导课程思政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从厘清红色文化符号的意义表达、开展红色舞蹈专题教学、技术赋能红色舞蹈编导等多个方面,探索红色文化在舞蹈编导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表达路径。
2024年21期 No.1317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 董自稳;李春萌;张丛磊;
校馆协同育人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当前,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中的校馆协同育人仍存在顶层设计有待完善、场馆思政资源挖掘及融入程度不高、校馆协同育人形式单一等问题。高校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为校馆协同育人谋篇布局;挖掘整合场馆思政元素,建设思政课“大资源”;强化教师、工作人员双向培训,建好思政课“大师资”;拓展课堂空间,构建思政课“大课堂”;借助数字技术,搭建思政课“大平台”,高质量构建校馆协同育人新格局。
2024年21期 No.1317 53-5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 曾姗姗;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关系国家意识形态领域是否安全、关系党执政的青年基础是否稳定等重大问题。该研究通过对广西4所医学类本科院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样访谈,了解医学生政治认同现状,结合医学生学科背景及学习特点,提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发挥基层党组织辐射带动作用、紧抓政治认同教育薄弱部分、强化价值引领、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等路径,以提升医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实效。
2024年21期 No.1317 57-6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 周婧婧;
全面推进交通现代化建设既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现实需要,又是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的关键路径。全面推进交通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支撑,而且需要一代又一代交通人的精神引领。新时代新征程上,交通精神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主要包括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等,具有多方面的育人价值。坚持和弘扬新时代交通精神,要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引领、以全面推进交通现代化建设为使命、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涵养数字化意识为抓手,为全面推进交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4年21期 No.1317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 罗雅丽;
构建产教融合视域下“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能为培养国际化电力专业人才提供保障,促进公共课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教师可实施产教融合视域下“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电力+英语”通专双链,岗课赛证融合,重构教学内容;应用为本、学用结合,探析学情定方向;以岗定标,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创设情境,构建“职场引领、通专双链、双线并行”6E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校企联动,打造多维场景+现场教学资源;智能辅助,构建多维量化、可测可评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探新知、入情景、知语言、练语言、评效果、助提升、促融通”七环节的教学模式,采取任务驱动、现场教学、实战演练等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职场英语专业能力的电力国际化工程师。
2024年21期 No.1317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5K] - 潘科任;
全国各省(区、市)陆续公布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方案及配套考试大纲,将英语定为考试必考公共基础科目,再次让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成为焦点。开展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应结合国家高职英语课程标准、各省(区、市)发布的专升本英语考试大纲以及所在院校的课改实践,坚持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六个基本原则,科学设置课程,做好教材选用与开发,积极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重视教师团队建设,认真实施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给予强大的支持与保障。
2024年21期 No.1317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 彭燕莉;刘俊红;李汝佳;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智慧水务背景下的给排水专业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将BIM真实工程案例模块化并植入课程教学中,重构课程体系,开展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教学,并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进行师资培训、共建实训基地及保障机制,以适应智慧水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技能水平。
2024年21期 No.1317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0K] - 严景明;王若鑫;吴继璋;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涡旋压缩机教学平台设计,可从热泵空调系统和涡旋压缩机工作原理、平台架构、硬件选用、软件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实施,使用USB-CAN接口卡、将PC机作为上位机接入电动汽车涡旋压缩机,利用C#语言调用DLL文件配置接口卡参数,发送CAN报文控制压缩机工作,通过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学生可以掌握电动汽车涡旋压缩机的CAN总线控制原理、驱动控制、压力测试的知识和技能,为空调系统课程教学提供真实化、可视化的学习情境,对接电动汽车维修岗位新技术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2024年21期 No.1317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 柯晓军;郑述芳;
智能建造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资源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复合型智能建造技术人才,对交叉融合多学科的结构设计类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并已成为高校研究的热点。为此应针对钢结构设计类课程的现状,按照广泛涵盖智能建造相关领域知识、融合跨学科内容、强调系统思维和综合性能力、引入数字化设计工具和仿真技术、注重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等教学改革要求,通过修订智能建造背景下的课程内容、打造虚实结合高效互动的教学新体验、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智慧课堂等教学改革路径,探索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改革思路,为区域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促进智能建造专业课程的建设和人才培养。
2024年21期 No.1317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 陈振棠;何雷;严俊杰;
针对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亟须转向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活页式教材因其模块化设计和动态更新的特点,能够有效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率。因此应深入认识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铁路类职业教育理论内涵,明确铁路系统“2+1”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和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核心内涵特征,针对铁路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培训教材的现实状况,通过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开发路径,即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深化产教融合、坚持教材模块化设计及坚持创新改进,构建更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具备高度灵活性和实效性的活页式教材体系,以有效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
2024年21期 No.1317 106-10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 梁喜献;周明旭;康冰心;
教材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教育资源。针对当前职业本科教材开发与建设存在的问题,相关院校应从“材·政”立交、“理·技”立交、“校·企”立交、“师·生”立交和“信息”立交五个层面,构建多层、立体交叉的教材“立交桥”模式,打通各类型、各层次教育资源之间的壁垒,推进学科交叉、产教融合,促进教材信息化建设,让教材呈现多层立体、动态变化的新形态,进而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21期 No.1317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 陈花兰;谢晨舒;刘筱梦;
现行职业本科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存在重理论内容轻行为训练、重学科内容轻职业特点、重学校教育轻企业资源融入等问题,为此,职业本科院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理论—体验—训练”一体化发展理念;以教材内容为桥梁,打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职业”衔接堵点;以校企共育之力,推进“学校—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
2024年21期 No.1317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 霍江华;
编写消防救援体能训练活页式教材是立足岗位实际,满足施行项目化、模块化、实践化教学的需要,是高职院校消防救援类专业教材改革的重要实践。教材内容的编写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动态调节为方法、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编写过程中,先构建教材的编写架构模型,然后再确定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场景任务、基础体能、应用体能、拓展体能、运动准备与恢复、训练伤病预防与处置等教学模块内容,并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以提高学生岗位实际职业能力。
2024年21期 No.1317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正>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梁远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笔者有三点深切体会。第一,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精神动力。第二,大力培育教育家精神,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力量源泉。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教育领域和教育事业中的具体展现,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力量源泉。作为一所在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成长起来的高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始终坚守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初心,坚持师范教育的办学定位不动摇,立足边疆办学稳边固边兴边富边的使命担当不改变,通过开展教育援边帮扶等活动,服务边境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践行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承诺。第三,大力践行教育家精神,是引领新时代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实践路径。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校教师队伍,需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将着力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信念与行动自觉,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新时代大先生。
2024年21期 No.131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 本刊讯;
<正>本刊讯6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召开广西普通本科高校校(院)长本科教育教学工作2023年现场述职会。会议指出,各普通本科高校校(院)长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因校制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取得了新进展,提升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会议强调,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生态新格局;强化内涵建设,推动学校特色高质量发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壮美广西建设,加快提升服务发展能力;扩大教育开放合作,积极争取更多外部资源。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工作谋划,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学习研究,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21期 No.1317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 本刊讯;
<正>本刊讯7月10日至9月15日,广西在自治区、市、县三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开通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相关学生及家长可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咨询国家助学贷款、大学新生入学补助和绿色通道等资助方面政策。开通热线电话期间,学生及家长可先拨打原就读学校或户籍所在地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热线电话,进行政策咨询和问题投诉,问题得不到满意解决的,可拨打上一级学生资助热线咨询。今年,国家开发银行推出“国家助学贷款”手机客户端,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可以在官方网站(https://www.cdb.com.cn/)及多家手机应用市场下载,在手机端完成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合同附件上传、贷款状态查询、本金延期申请、业务咨询等操作。
2024年21期 No.1317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