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宏豪;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主力军,其从业状况和生活状况值得研究与关注。本课题组从乡村教师的从业状况和生活状况两方面开展调研,结果显示:乡村教师的职务晋升速度明显加快但自我提升的动力不足、教师来源本土化较明显但队伍不够稳定、班主任岗位吸引力有所增强但教师职业认同程度稍低、任教学科专业匹配程度较高但存在兼职现象且工作量偏大、工作生活环境有所改善但满意度不高、待遇有一定提高但结婚难问题比较严重。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认为应高度重视乡村教师培训培养、不断改善乡村学校工作生活环境、完善用人制度优化乡村教师性别结构、强化乡村教师待遇保障、完善编制制度保障乡村学校师资配备。
2024年25期 No.1321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 方美婷;
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是“双减”政策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重要内核之一。围绕作业设计开展市域教研联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双减”政策得以落地实施的关键。基于学校教研和市域教研在作业设计方面长期缺乏实践研究,且“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作业“减负”虽已产生明显效果但作业“提质”依旧乏力的现实,钦州市为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加强了市域教研联动,构建了基于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的三级教研联动模型,形成了以学习培训、教学视导、作业课题、主题教研、作业比赛、作业实施为“抓手”的市域三级教研联动提升机制,同时确立了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设计基本理念,构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基本路径,引导教师通过加强作业设计研究,不断丰富作业设计的实践样态,切实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
2024年25期 No.1321 8-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 陈虹先;
本文通过对南宁市的26所小学和23所初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从学生朋辈支持体系的制度、课程、活动和个案辅导4个方面进行研讨和分析,归纳总结出改进南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朋辈支持体系构建的对策,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朋辈支持体系构建的有效模式,建议学校从完善制度、明确课程设计主题、制定活动“特色”评价标准、个案辅导与心理委员工作相结合等方面构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朋辈支持体系。
2024年25期 No.1321 12-1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 周国胜;
德育为“五育”之首。针对农村学校德育存在的德育模式呆板单一、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德育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建议学校遵循德育原则,采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个性化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德育创新、提升德育师资水平等做法,提升农村学校德育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2024年25期 No.1321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 黄春沛;李海权;戴少萍;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延时服务成为重要的补充性教育活动,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进一步朝着丰富、多元化方向发展。针对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开展的困境,教师应以“五育”融合和跨学科融合理念为指导,开发多样性课后体育活动,包括体育与德育融合、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体育中渗透美育等。
2024年25期 No.1321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 谢孔平;
研学作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需要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如何设计一门符合本地实际、具有实操价值的研学课程,是值得各地中小学校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柳州汽车文化研学项目将本土汽车文化作为研学内容,提出知识获取、研学体验、创新设计、成果呈现四个研学步骤,并结合项目式评价量规表进行学习效果评估。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并从中培养了工匠精神,发展了核心素养。
2024年25期 No.1321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 李瑞庆;
“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实施“善美”教育,构建“善美”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玉林北流市永丰小学通过营造“善美”校园环境、打造“善美”之师、开设“善美”课程、培育“善美”学子等途径构建“善美”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
2024年25期 No.1321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 邹远廉;
爱劳动、能劳动、善劳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五育”融合理念,乡村小学通过“以劳育德,德劳结合”的方式,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促进二者融合,有利于提高乡村小学劳动教育质量及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024年25期 No.1321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 涂伟红;罗郑敏;
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立足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以议题为纽带,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将真实的生活情境融入课堂教学,落实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题“走近老师”为例,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流程开展议题式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总议题和子议题;围绕议题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024年25期 No.1321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 滕联英;
“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语文课程教学探索的新方向。教师应积极利用统编教材,对标新课标精神,落实“学习任务群”理念。本研究以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为例,论述以学习任务群助推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包括:三维梳理,明确教学定位;巧用策略,明晰实施路径;有序推进,搭建任务群框架。
2024年25期 No.1321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8K] - 岑福周;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对小学生而言,空间观念比较抽象、晦涩,所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通过自制教具发展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024年25期 No.1321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 韦金梅;
单元整体教学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解决小学数学教学“碎片化”问题的重要教学手段。以“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排体系,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溯源,从中提取数的运算的知识本质,凝练此类知识背后的大观念,从而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通过对单元教材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和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课前检测,可以发现学生的认知起点和难点以及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的契合性;基于学生的学情思考单元整体教学,可以确定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并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筹划,合理确定各课时教学目标和内容;最后借助关键课构建“数的运算”的基本模型。
2024年25期 No.1321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1K] - 黄学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出了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想。基于单元整体视角设计章起始课教学,以“23.1图形的旋转”为例,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打通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探究过程:通过课前导学,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知“图形的旋转”的主要学习内容及基本方法;通过课中引领探究,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体会类比方法的运用,确立几何研究的整体思想,建构图形的全等变换的知识体系及研究框架,经历图形旋转性质从具体实例观察、猜想到进行实验验证和生活中应用的完整学习过程;通过布置课后分层分类作业,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2024年25期 No.1321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7K] - 尹丹;
作业能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发展和思维拓展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基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构建单元知识体系、设计真实情境作业、创设生活化实验作业和作业融入社会科技发展元素等方面,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
2024年25期 No.1321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3K] - 韦彩央;
实验教学作为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验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交流实验,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良优化,设计并研制出简单、环保、高效的自制教具,增强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互动性,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024年25期 No.1321 68-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4K] - 沈艺;
跨学科教育强调知识的整合与应用,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以“吸烟有害健康科普产品研发”为例,通过整合生物学、物理、技术、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设计并实施旨在提升学生健康素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模型制作类跨学科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知识的融合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2024年25期 No.1321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