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卷首

  • 在传承与创新中办好“大·成”教育

    关剑锋;

    <正>秉承“始肇府学大成至善”的办学理念和“专心志,忧天下”的校训精神,是桂林中学的办学根基;扎根府学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发扬院士文化、打造铭石文化,是桂林中学的办学路径;弘扬教育家精神、办好“大·成”教育,是桂林中学的办学方向。办学多年,桂林中学始终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为建设教育强区添砖加瓦。深化课程改革,培育研究型学生,落实“大·成”教育。桂林中学以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实现“成长、成才、成功”为目标,以“重修身、善教化、勇创新”为指引,推动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发展课程改革,形成了包括社团课程、兴趣选修课程、拔尖创新人才课程等个性化课程体系。

    2024年29期 No.1325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前沿视角

  • 职业院校参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困境与策略探索——以广西为例

    石馥源;周莉莉;

    职业院校参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举措、是职业院校职能转型的重要依托、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活力之源。职业院校参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着文化困境、政策困境、物质困境。职业院校参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要树立服务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形成内外贯通的资源整合机制、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发展、畅通老年人力资源的“培训—就业”渠道。

    2024年29期 No.1325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 推进中职生职业技能学分制评价改革的路径——以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

    韦必泉;温业恒;

    学分制评价改革是近年来国家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举措之一,旨在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使职业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中职学校应正确理解中职生职业技能学分制评价的内涵,深刻理解推进评价机制改革的意义,通过创新学生职业技能“学分制银行”评价体系,实施学生职业技能“多元立体”评价运行机制,构建学生职业技能“五维联动”评价结果运用机制,深入推进中职生职业技能学分制评价改革,从而全面科学评价学生专业学习历程和职业核心素养。

    2024年29期 No.1325 9-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 职业学校构建教师协作教学运行保障机制的探索——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韦霜;

    构建教师协作教学运行保障机制是提升职业教育品质和管理效率的关键举措。这一机制要求合理分配教师的角色与职责,优化教学协作流程,并通过有效的激励和支持体系促进教师间的有效合作。中职学校应优化校内外资源改善教师协作教学环境,实施定制化教师协作教学培训计划,建立跨专业协作平台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共享,增强教师协作意识、培养教师团队精神,推进教师协作教学运行保障机制的建构。中职学校可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整合远程教育和在线资源,不断拓宽教师专业学习的面;开展全方位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通过开展学术交流会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确保教师协作教学运行保障机制能够有效落实。

    2024年29期 No.1325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县域职校推进“政校企”协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探究——以藤县中专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欧金梅;

    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互联网+”行动的推进,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藤县中专为例,县域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通过政府引领、校企融合、协同推进的方式,共同构建了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政校企”合作新模式,强调了政校企多方共同协作,在实践中通过政校企联合、课程优化、产教融合、送培献课等,提升学生的电商技能,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技能电商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长效发展。

    2024年29期 No.1325 20-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德育探索

  • 民族地区中职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基于广西68所中职学校的调查

    刘幸福;

    铸牢中职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和民族地区中职生的特殊性,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民族地区中职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问题。调查发现,民族地区中职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存在以下问题:中职学校对中职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的重视不够,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错误思潮冲击等影响了中职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中职学校要不断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途径,通过发挥中职学校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作用、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互联网和校园广播的作用等,铸牢民族地区中职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年29期 No.1325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 黄大年科学家精神研学教育基地实践育人探究——以港北高中为例

    杨奕聪;覃秋明;

    为推进“研学基地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港北高中依托国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实施黄大年科学家精神研学教育基地实践育人策略:通过构建综合实践育人模式,增强学生的价值体认;明确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创立和实施综合实践课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搭建育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意物化意识,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4年29期 No.1325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 高中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深圳实验学校2024年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为例

    林进太;

    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能使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潜移默化地进行。深圳实验学校基于本校学生实际,连续多年开展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设计教学目标、制订实施计划,组织学生到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各项体验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劳动教育、美育等。活动效果调查显示,学生对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可度高,活动凸显了丰富的育人价值。学校在开展此类活动时,应合理安排行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感,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加强对带队教师、导游等工作人员的培训,努力将井冈山教育资源融入高中德育课程中。

    2024年29期 No.1325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2K]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高高中生情绪智力水平的策略

    刘旭艳;容之博;黄敏玲;

    基于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在高中生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中的重要性,课题组探讨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开设情绪智力课程、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组建同伴互助支持小组以及重视评价评估工作,介绍情绪智力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强调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互动性,以及通过团体辅导和同伴互助支持小组,为学生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由学校、家庭、社区和医疗卫生机构等多方协同完善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的情绪感知、管理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2024年29期 No.1325 37-3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融入科学家精神的案例探究——以“Chinese scientist wins 2015 Nobel Prize”教学为例

    李建红;

    高中英语教学要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融入课堂,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高中英语教师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课文的阅读教学设计为例,以科学家精神为关键点,从读前热身、整体解构、理性思考和阅读拓展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探索发挥科学家精神在英语教学中育人的重要功能和价值。

    2024年29期 No.1325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 中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课程为例

    吴魏心昊;

    中职专业课程教学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提炼课程知识主线中的思政元素,构建“知识-思政”双主线育人路径和思政教育模式,在完成知识主线教学的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课程可渗透的思政元素包括安全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服务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救死扶伤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终身学习意识等。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法、业师同授法、对比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将思政育人工作落实到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

    2024年29期 No.1325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专题·整本书阅读研究

  • “1555”自主式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模式研究——以《红楼梦》教学为例

    陆芸;

    “1555”自主式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模式围绕文学作品的5个构成要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场景、语言和主旨等)设计专题任务,通过开展多项活动(书法比赛、诗词朗诵会、剧本表演等)促进学生深度阅读,提供多种平台展示学生阅读成果,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阅读活动,突出了学生的阅读自主性、教师的指导作用和组织作用。

    2024年29期 No.1325 50-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8K]
  • 基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吴小米;

    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激发学生内驱力引领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置三个方面,探究高中语文学科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以期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024年29期 No.1325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 常态化导向的中职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以《红楼梦》教学为例

    黄桂群;

    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中职生通常对阅读兴趣不高,更多倾向于浅显和零散的阅读,加上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惰性较大,语文阅读难度很大,为此更应该以常态化为导向推进学生整本书阅读。学生应认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兴趣,展示成果;教师应规划课程,合理监督,布置阅读任务;学校应支持常态化阅读活动。以《红楼梦》为例,在常态化导向下,教师可通过背景与人物介绍、主题和情节的初步探索、角色与情感的深入分析、文学分析和讨论等四个阶段的教学实施,培养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

    2024年29期 No.1325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培养真正的阅读者

    彭博;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中小学生阅读呈浅表化、碎片化、快餐化的趋势。基于学校智慧课堂的互动学习平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动机,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锚定阅读目标,最终构建阅读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任务的驱动下主动阅读、积极思考,在同伴的影响激励、合作探究中深入阅读、大胆表达,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构建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和思维,培养“真正的阅读者”,增广其人生格局,陶冶其品格情操。

    2024年29期 No.1325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选修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探究——以钦州市第三中学为例

    陈旺;

    选修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实际学情及时调整组织形式,既要关注共同基础,又要指导对整本书阅读有兴趣且阅读素养优秀的学生追求更高的目标。教师可以明确组织形式,设计写作任务,根据学生研读效果分类开展个性化指导,从而提高选修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

    2024年29期 No.1325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8K]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历史整本书阅读——以师生共读《新雅中国史八讲》为例

    王奇;

    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呼唤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须树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以此开展教学实践。高中历史学科的整本书阅读设计,通过一系列任务群,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能有效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2024年29期 No.1325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课改论坛

  • 基于深度思考的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实施路径

    罗蓉;

    基于深度思考的理念开展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能够在拓宽学生文化视野的同时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教师应遵循实用性、渐进性、思想性等原则,从模拟实际场景、强化口语练习、强化阅读练习等多个角度展开教学。

    2024年29期 No.1325 73-7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 本真·至理·寓情: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

    皮星;

    以“本真·至理·寓情”为基本原则的生物学课堂教学,强调情境素材要真、探究问题要真、思维活动要真;解决学科问题要讲理、思维逻辑要合理、学科思想要达理;情境案例渗透家国情怀、探究过程培养品德修养、问题解决激发意志品质,从而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有效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2024年29期 No.1325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 “职教高考”背景下中职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王丽丽;

    “职教高考”新政策将推动中职学校课程进入新一轮的改革进程。中职学校应基于“职教高考”新政策背景,正确认识“职教高考”背景下中职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必然性,深入分析中职历史课程教学面临的难题,并结合中职历史课程教学现状和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施文史学科知识融合性教学和历史专题化教学、提高历史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融合度等做法,推进中职历史课程教学改革迈入“深水区”。

    2024年29期 No.1325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 中职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检修课程“双逻辑结构”新形态教材的研发

    黄文灵;张玲;陈娇英;

    “三教”改革是国家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教材改革是“三教”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在开发新样态活页式教材过程中,中职学校应结合校情、生情明确活页式教材的内容定位、目标定位、形式定位,并基于职业特质的显性逻辑、学科知识的隐性逻辑的“双逻辑结构”,完成新形态活页式教材的内容设计和研发。

    2024年29期 No.1325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
  • 职业院校金融类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探究

    董格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金融人才的重要阵地,面临着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挑战。针对职业院校金融类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普遍存在育人目标定位不够清晰,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赛证内容融入课程不当,教学资源更新不够充分,企业与院校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课题组以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银行学校)为例,提出优化育人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结合标准重构课程内容、建立教学资源持续更新机制及加强企业与院校合作关系等优化路径,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024年29期 No.1325 91-9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1+X”证书制度下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荔浦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

    韦汝贵;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是当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探索。荔浦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根据“1+X”证书制度改革的要求,针对该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顶层设计入手,通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改革评价方式等,促使该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有效衔接,有效推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岗位职业技能。

    2024年29期 No.1325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4K]
  • 基于企业需求适应性改革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究

    黄亦文;

    为推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适应性,课题组基于企业需求适应性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分析传统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与企业密切合作更新课程内容和扩展教学资源、创新技术应用强化对标企业需求的适应性教育、建立实训基地和团队合作平台等措施,为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开辟了新的道路。

    2024年29期 No.1325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教育新技术

  • 信息技术赋能“中职语文+劳动教育”的教学策略

    汪柳伶;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中职生的成长导向与道德品质养成。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劳动教育的实践性,既有课程形式上的差异,又有实质内涵的共性。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是落实全面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之策,但也面临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需要在方式方法上创新突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可以为纾解“中职语文+劳动教育”困境带来启示。在“中职语文+劳动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整合数字教学资源、适配班级教学环境、实施多维评价反馈等具体做法,实现信息技术赋能。

    2024年29期 No.1325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应用——以“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为例

    尤东琳;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融合,可以通过运用希沃投屏直观展示教学、运用NOBOOK实验进行虚拟实验操作以及运用Plickers卡片即时互动反馈等多种途径实现,引导学生沉浸于化学实验学习之中,实现深度学习,有效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024年29期 No.1325 106-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9K]
  •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人口迁移”教学为例

    苏筱茜;贾艳红;吴春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性化学习。课题组依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人工智能在地理教学中的三种应用类型,即地理微课制作、地理课件制作和教学用图制作,通过“人口迁移”的教学案例,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中的应用,并总结其作用:促进教师提高备课效率、辅助教学资源制作、促进教学智能化,以及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2024年29期 No.1325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5K]

教学创新

  • 基于任务群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以“杜甫沉郁顿挫诗风赏析”教学为例

    黎雪丹;

    大单元教学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热点之一。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脱节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应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契机,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过程和实施教学评价等,满足不同学生的素养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2024年29期 No.1325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 基于“卯榫耦合”学习任务群模块的高中语文阅读课程实践

    石冬菲;

    基于“卯榫耦合”学习任务群模块的高中语文阅读课程实践,应重组任务群学习模块、研究任务群目标要求、整合任务群实施路径,构建“1+2+X”模块阅读课程实践模式,依据“明确学习目标→设计任务→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检查与反馈→总结评价→完善改进”的步骤,在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年29期 No.1325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 构建议题逻辑的实践路径——以高中思想政治“社会历史的主体”议题式教学为例

    卢贞;胡婷婷;

    议题式教学是借由议题实施序列化的教学活动,而议题是联系教学环节、引导教学活动的线索,宏观地决定了课堂的结构与走向。教师以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课文“社会历史的主体”为例,通过以学理性逻辑为基础制订议学框架、以生活性逻辑为抓手落实议学活动、以价值性逻辑为导向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等教学方法,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预期目标。

    2024年29期 No.1325 122-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8K]
  • 跨学科学习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以“探究化学电池工作原理”教学为例

    李修伟;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实现跨学科学习,可以从制定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逐步推进。“探究化学电池工作原理”实验教学融合了化学、物理和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是实现跨学科学习的优质载体,因而课题组聚焦该实验,综合考虑设定知识、能力和素养等三个方面目标,运用问题导向与项目式学习开展教学实践研究。

    2024年29期 No.1325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8K]
  • 高中化学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原电池”单元教学为例

    曾蓉;何大明;

    单元整体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原电池”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导向进行单元教学分析,明确单元教学内容和单元教学目标;可以进行深入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以及学习障碍和困惑。基于此,教师确定高中化学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通过构建分析模型强化学生对电化学本质的理解,开展“问题解决”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的衔接和进阶,推进高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落实。

    2024年29期 No.1325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9K]
  • 以大项目开展高中生物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以“转基因产品方案设计”教学为例

    郭琪琦;

    以大项目开展高中生物学大单元教学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必要且可行。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可通过选取适合开展大项目的单元主题统整教学内容,提出大项目的驱动问题或任务串联教学内容,设定大项目的单元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创设大项目的真实情境设计实践活动,设计大项目的多元评价监测学习效果,以有效开展高中生物学大单元教学。

    2024年29期 No.1325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3K]
  •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例析——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为例

    贾艳红;赖秀婷;邓丽婷;覃劲秋;陈思思;于文雪;

    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将推进乡村振兴融入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有助于丰富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促进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以推进乡村振兴为背景,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聚焦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立足广西灵山荔枝产业乡土案例,通过整合相关素材,创设真实的地理情境,结合学生活动设计,提升学生对农业区位知识的认知能力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问题的分析能力,切实加强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感,在知识培养、能力提升和思政教育的共同作用下达成教书育人的目标。

    2024年29期 No.1325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8K]

  • 我与我与《广西教育》共成长主题征文启事

    <正>《广西教育》自1954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服务教育行政、服务教育改革、服务教师成长的“三服务”办刊宗旨,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并帮助他们实现了专业成长。2024年,《广西教育》迎来了创刊70周年。为了引导广大一线教师多读刊、会用刊,本刊特推出“我与《广西教育》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征文主题我与《广西教育》共成长征文对象广大在职或退休教育工作者以及关心广西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征文方向1 .通过重读某一期杂志或某一个栏目的文章,阐述《广酉教育》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所起的作用。2 .通过回望长期关注和深度阅读《广西教育》的心路历程,畅谈《广西教育》对自己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影响。3.通过重读自己发表在 《广西教育》上的文章,谈写作感悟和体会。

    2024年29期 No.1325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