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卷首

  • “四个构建”打造面向东盟的职教新高地

    汪述斌;

    <正>近年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通过“四个”构建,建成跨境电商专业群、市场营销专业群和旅游管理专业群等,持续打造现代商务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等职业教育强校,使学校真正成为面向东盟的职教新高地。构建“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国财经商贸类院校中支持国家战略的标杆校。一是按区域产业设置专业,对接产业。三个“双高”专业群与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简称自贸试验区)产业集群相契合,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自贸试验区的2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涉及1 000亿级产业集群10个,促进自贸试验区企业经济发展,成为服务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力量。二是按生产特点设计教学模式,育人对接用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订单班、现代学徒制试验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有3万多学生从事与中国—东盟贸易相关的职业和岗位,其中,广西企业派往东盟开拓市场的业务代表90%是我校毕业生,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按企业需求优化职业技能,实践对接技能。积极推进校企在招生就业、技能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2024年30期 No.1326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前沿视角

  • 新质生产力赋能广西高职院校面向东盟国际合作路径研究

    周燕玲;邓佳富;唐锋;

    中国—东盟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是顺应国际形势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领域逐渐增多,在合作办学、产教协同、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随着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广西高职院校面向东盟国际合作呈现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产教融合程度不深、人才培养的国际胜任力不强等问题,制约了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新质生产力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方向,以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为重要支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为高质量推进广西高职院校面向东盟的教育合作纵深发展、行稳致远,应以科教融汇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以产教融合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以人才培养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落地生根。

    2024年30期 No.1326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 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的逻辑关系、现实困境和实践策略

    李波林;谭婉琳;付希尧;

    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紧密关联,两者间不仅价值相通、资源互补,而且在实践领域同频共振,展现了教育与生产力的相辅相成。然而,现实挑战不容忽视:职业教育人才遭遇市场需求与实际低估的错位;产教合作浅尝辄止,协同发展难以深入;研发能力与生产需求脱节,成果难以充分转化。为此,需深化职普融通,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形成科教融合新范式,塑造“实战型”研发生态。

    2024年30期 No.1326 10-1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 中美职前外语教师教育认证对比与启示

    苏秋萍;

    该研究对中美职前外语教师教育认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美国职前外语教师教育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具有界定职前外语教师培养机构的职责与职前外语教师专业能力、融合语言学习标准5C目标、设定职前外语教师专业能力等级、提供标准化的认证报告、注重以证据为本的认证的特点,认为其可在加快认证配套标准的制定、对接现有相关教育教学文件、细化分级维度、丰富证据类型等方面为我国职前外语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提供借鉴。

    2024年30期 No.1326 15-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 RCEP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以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李国军;韦林华;

    RCEP成员国家涵盖人口较多,能给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带来巨大机遇和多样化发展可能。在RCEP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应在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活化合作方式、搭建合作平台、建强师资队伍等,加强与RCEP各成员国家之间在人才培育和职业教育领域的协作与交流,持续丰富我国职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进其他国家对中国教育和技术工人的了解和心理认同,为RCEP各成员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大量优质的技能型人才和教育资源。

    2024年30期 No.1326 20-2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德育探索

  • 基于CiteSpace对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韩笑;魏群;

    近年来,高校普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该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7年至202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中收录的2 526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发文量、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探索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的演进过程。研究发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跨区域跨单位的合作相对较少,未形成大型合作团体;出现“分析化学”“社会实践”“生态文明”“工科背景”等研究热点,表明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逐步成熟,开始出现跨学科融合的趋势,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年30期 No.1326 24-30+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4K]
  • 清廉广西建设视域下高校研究生廉洁教育开展探讨

    刘灵光;

    推进广西高校研究生廉洁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清廉广西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该研究通过剖析当前广西高校研究生廉洁教育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扩大教育覆盖面、深化教育内容层次、丰富教育形式、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等措施,探讨开展研究生廉洁教育的有效路径。

    2024年30期 No.1326 31-3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 以“微教育”形式推进“四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韦联想;卢雨松;

    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微教育”形式符合新时代高职院校“四史”学习教育工作要求。高职院校以“微教育”形式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可以依托“微平台”,实现“四史”学习教育内容迅速传播;打造“微课堂”,实现“四史”学习教育课堂主渠道守正创新;制作“微故事”,实现“四史”学习教育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举办“微活动”,实现“四史”学习教育与第二课堂有效融合;开展“微学习”,推动学生自主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2024年30期 No.1326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 广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策略——基于广西部分高校的调查结果

    韦雯珊;

    红色文化是传承红色精神的有效载体,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教材。广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广西高校可以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红色文化学习氛围;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展好红色文化教育第二课堂活动;践行“大思政课”理念,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等策略,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高红色文化育人效果。

    2024年30期 No.1326 39-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 科技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挑战、机遇与对策

    黎明军;

    科技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校要基于科技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对策。对策包括:顺应时代发展,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实践体验,创新教学模式;融入科技元素,优化教育内容;强化师资建设,提高科技素养。

    2024年30期 No.1326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 基于新媒体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究

    张蕾;陈凤娥;

    数智时代,数字化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新媒体平台也成为高校思政教学的新阵地。新媒体平台具有全球开放性、数字个性化、实时互动性、多媒体融合性等显著特征,能有效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创新,拓宽教学时空领域,助力教学方法变革,重构教学生态体系。因此高校思政教学要基于新媒体平台,提升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构建教学体系,从而推动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24年30期 No.1326 46-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 基于知识图谱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新形态探究

    郑忠平;

    基于知识图谱的教学新形态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架构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知识图谱对思想政治课程繁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更加全面合理的评价方式,以提高教学效能,并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2024年30期 No.1326 50-5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不足与建议

    伍鹏志;

    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教学的目的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法有待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协同育人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不足,高职院校应该通过突出思政育人目标、进行教育方法和手段创新、注重实践性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对策,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2024年30期 No.1326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 在“以赛促教”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以J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为例

    杨悦;李梓;

    在大数据时代,高职会计专业出现“以赛促教”的新风向,同时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日益凸显。J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以赛促教”过程中,主要以“三全育人”作为支撑点、以“吃透”比赛规程作为切入点、以培养“双素质型”教师作为着力点、以三“度”之举作为关键点、以营造赛教氛围的工作思路作为启发点,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

    2024年30期 No.1326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 课程思政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何宇;龚丽萍;梁玉雪;

    课程思政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针对当前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目标定位偏颇、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可采取四个维度的改革策略:一是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二是优化课程目标和内容,三是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四是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这些策略旨在实现儿童文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素养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24年30期 No.1326 61-6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管理智慧

  • 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成本核算框架及路径研究

    杨茜;

    随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高等学校》的发布,高校成本核算有了会计核算基础、政策依据、具体指引,但很多高校尚未进行成本核算实践,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教育经费使用浪费和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相当突出。该研究对高校成本管理和核算现状展开调研,设计了高校成本核算的具体框架、流程和实施路径,提出利用辅助核算归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间接成本合理分配的方法,助推《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高等学校》进一步落地见效。

    2024年30期 No.1326 65-7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 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的探讨

    阮富娟;蒙运芳;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高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廉政风险防控也潜伏着诸多风险。高校应总结、分析廉政风险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完善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应用大数据技术,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建设清廉学校。

    2024年30期 No.1326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 以“六个强化”扎实做好高校党校育人工作——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校为例

    彭敏;

    高校党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须守正创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该研究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校为例,提出“六个强化”策略,即强化政治引领、情怀教育、教学创新、责任意识、教师团队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4年30期 No.1326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广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陈乐;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重视运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对此,广西高职院校应该深入开发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加强民族体育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提高体育教师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能力,从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发展。

    2024年30期 No.1326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 以“五引领四提升”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为例

    吴斯;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针对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新入职教师培训系统不完善、企业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欠缺、专兼职教师“双向交流”通道不畅等问题,高职院校可通过“五引领四提升”工作模式进行实践探索,通过技能大赛工程引领、科研项目工程引领、“双师”及职级评定工程引领、专业建设项目工程引领、创新项目工程引领等五项工程引领,通过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科研能力、教育管理能力等四项能力提升,推动建设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024年30期 No.1326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人才培养

  • 构建面向茶叶产业的电子商务“三创融合”培养模式——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兰文巧;夏曼;潘登斌;

    茶叶市场潜在消费量巨大,电子商务在拓宽茶叶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面向茶叶产业“三创融合”培养人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电子商务“产创、研创、赛创”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基于茶叶产业销售渠道创新,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着力构建“赛创融合”双创训练体系;三是注重融入茶叶产业与创新创业课程,有效重构课程体系;四是坚持校企协同,注重加强专业实践教学“软”“硬”环境建设;五是关注学生发展,科学设计“三创融合”培养全过程跟踪评价体系。

    2024年30期 No.1326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 大健康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专业“1+X”人才培养探究

    李里;卢卫;黄娟;雷英华;

    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下,健康养老是现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它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智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围绕“X”证书的职业能力发展,通过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学历证书和“X”证书、校内课堂和行业课堂、行业赛和课堂教学的深度对接,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双师”“双能”型的优秀教学团队、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重构学历证书“1”与职业等级技能证书“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型技能型人才。

    2024年30期 No.1326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 地方医学院校低年级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状况及优化路径探究——基于广西某医学院校问卷调查的分析

    李云凤;刘昌伟;莫林键;

    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但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因此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将创新创业纳入教学主渠道。本研究以广西某医学院校低年级本科学生为对象,对创业潜能、创业特质、学生对学校创业资源的评价和期望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创业动机相对较高,但创业知识不足、行动力偏低、实践少,创业能力有提升空间;对学校创业资源满意度较高但最期待资金支持。因此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革新教材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协同育人平台、推进导师队伍“三化”、加大资源支持。

    2024年30期 No.1326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 “1+X”证书制度下高职旅游专业“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及育人模式的构建

    钟营;

    “1+X”证书制度是“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的融合性制度,对当前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具有指向性作用。基于“1+X”证书制度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应发挥主动性精神,坚持以“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统领各项工作,通过“引岗入课,构建复合式课程体系”“课证互促,充实学生职业化资质”“以证促学,打造动态化教学模块”“课赛交融,锻造应用型专业人才”,打造立体、多元、复合、完整的育人实践举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年30期 No.1326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下BIM技术人才“三化三对接”培养的实践探索

    陶丹;唐善德;

    建筑行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催生对BIM技术人才的需求。针对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本文探讨在“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下BIM技术人才的“三化三对接”培养方法,阐明“岗课赛证”融合培养高职BIM人才的时代价值及内在逻辑,分析BIM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阐述基于“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理念构建的“三化三对接”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型,即开展“层次化、标准化、个性化”的“三化”资源建设,建设对接“岗位标准、企业要求、行业方向”的“三对接”课程体系,进行跨专业协作的校企BIM软硬件建设,以提升学生BIM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课程优良率和及格率、“1+X”证书考试通过率、技能竞赛获奖率、参与企业项目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24年30期 No.1326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 公共管理专业“专创融合”复合嵌入的实践逻辑与路径

    李晓昀;

    在“专创融合”方兴未艾之际,“结构—过程”的复合嵌入为公共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提供了实践思路。然而,要落地实践公共管理“专创融合”还存在目标融合、教育理念、落实机制、资源融通、实践互构等方面的制约。为此,作者探索公共管理专业“专创融合”的共同体建构、复合的教育目标体系建立、融通的资源协同、“课—研—赛—行”的过程融合,为培养兼具专创素养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提供路径选择。

    2024年30期 No.1326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 广西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策略探索

    康义;

    在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是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生在语言、心理、学习和社会文化等方面适应欠佳。为此应将趋同管理与分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业适应性;完善制度和师资建设,加强人文关怀;采用适当的文化融合策略,从适应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次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性。

    2024年30期 No.1326 124-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 知识产权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景相;

    当今社会,创新创业和知识产权保护被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将知识产权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产权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需要,建设交通强国的需要,创新创业成果保护与运用的需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科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重视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等举措,将知识产权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2024年30期 No.1326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基于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调查数据

    梁凌毅;胡婷;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在思想培训、评价体系及教育方式上均存在不足,致使劳动教育流于形式。高职院校应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把握劳动教育核心内容,通过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革新劳动教育教学形式等,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2024年30期 No.1326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 武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文化育人价值及实践路径

    吴惠忠;

    南宁市武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壮族人民的智慧。对武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发展进行梳理与研究,探索武鸣非遗项目在民族地区高校文化育人的新途径,能够丰富高校文化内涵,促进高校文化体系的构建。广西高校可通过“感知非遗,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传承非遗,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发展非遗,推进创新创业项目”等途径,挖掘武鸣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孝道感恩、坚守家园、和谐共处等文化育人价值,打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

    2024年30期 No.1326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教学创新

  • 来桂留学生中国诗词大赛统计分析及对国际中文古诗词教学的启示

    彭晓媛;

    留学生中国诗词大赛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留学生掌握中国诗词的水平,研究者对2022—2024年来桂留学生中国诗词大赛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参赛规模有增长的趋势、评分标准保持比较好的一致性、评分机制可靠;选手的国籍背景、教育层次和专业类别与其在比赛中的表现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提出建议:重视竞赛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作用、重点发展与持续培养相结合、进行分层教学、扩大诗词大赛影响力,以激发留学生学习中国古诗词的兴趣、提升留学生的中华文化素养、促进跨文化交流。

    2024年30期 No.1326 141-14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背景下高级英语读写译课程教学探索——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黄敏;

    在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和数字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中医高级英语读写译课程要针对内容设置和教学资源有待优化、实践机会不多、与国际市场对接不够紧密的问题,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拓展国际实践教学、推广数字化教学资源和革新教学评估体系,通过系统化改革提升中医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以更好地满足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2024年30期 No.1326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预防医学本科生导师制毕业实习实践探究

    刘永红;陈远明;陈曼;

    导师制作为一种个性化教育模式,在预防医学本科生的毕业实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导师制通过个性化指导、学术交流促进、学习表现监督和职业素养培养,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广西某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和部分指导教师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导师制表示满意,认为其有助于丰富专业知识和提高科研能力。针对一些学生主动性不足和部分导师缺乏责任心等问题,可通过加强导师选拔和培训、提高学生自律性、加强实习过程指导和拓展实习资源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导师制,提升预防医学教育质量。

    2024年30期 No.1326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红色歌曲融入广西地方院校声乐教学的实践探究——以南宁师范大学为例

    李曼霞;

    红色歌曲既是革命斗争的武器、思想宣传的媒介,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歌曲文化资源,在课程思政教育中,将红色歌曲融入广西地方院校声乐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南宁师范大学通过探索声乐课程思政“多维课堂”模式、创新声乐课程思政内容与方法、建设声乐课程思政教学平台等路径,从而将红色歌曲融入声乐教学的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4年30期 No.1326 155-159+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7K]
  • “八桂书风”与高校书法教育的共生发展路径研究

    蒋淑松;

    “八桂书风”有其独特的形成过程,曾经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文章梳理“八桂书风”的形成过程,提炼出“八桂书风”的特质,分析“八桂书风”在发展进程中的优缺点,探讨在当代书法艺术同质化趋势下地方如何与高校共同发挥地域书风优势,促进“八桂书风”可持续发展。

    2024年30期 No.1326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发活页式教材的途径——以学校体育学课程为例

    陈鹏飞;苏祝捷;谭文星;

    学校体育学课程的传统教材与当代高职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急需开发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新样式教材,因此可基于“三教”改革、当代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要求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开发活页式教材。研究者分析高职院校应用活页式教材的优势,分析活页式教材在形态层面、内容层面、资源配套层面的机遇和挑战,认为活页式教材要凸显职教专业化并能进行个性化定制、应“岗课赛证”融通彰显育人理念、“双元”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并提出明确育人目标、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编排教材结构内容、设计教材图表、整合配套信息化资源的开发策略。

    2024年30期 No.1326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