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卷首

  • 立足特色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杨燕胜;

    <正>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多年,我深知: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与魂,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环节。多年来,我始终秉持“立足特色,优质发展”的理念,致力以厚重的文化力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赋能。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是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保障。走上学校管理岗位以来,我坚持做好明确文化定位、优化空间布局、营造文化氛围、加强文化传承等顶层工作,致力打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在贵港市民族中学工作时,我引领学校打造“和润”教育品牌,构建了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核心的“民和”文化体系,包括“和润”教育理念、“和雅”课程文化、“人和”制度文化、“和谐”队伍文化、“和美”环境文化、“和悦”班级文化。

    2024年32期 No.1328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前沿视角

  • “素养化、动态化、个性化”高中生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余超;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评价体系急需创新,以适应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为了克服传统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柳州高级中学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和育人需要,积极探索学生综合评价的新理念与新方法,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引领育人方式变革的突破口,借助多元智能等教育理论和信息化智能技术,构建以“一基四核”素养化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和依据、“三环递进”素养课程体系为支撑、动态化与个性化发展规划应用体系为管理导向的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32期 No.1328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8K]
  • 服务平陆运河的中职学校智慧物流“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覃柳红;

    针对平陆运河经济带物流人才的需求现状,及本地区对智慧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课题组结合中职学校智慧物流教学模式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内涵,探究专业链对接产业链、课程体系对接岗位要求、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的“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学校将智慧物流专业链对接物流产业链、将课程体系对接岗位要求、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培养智慧物流技术技能型人才。

    2024年32期 No.1328 9-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 职业教育教师研修共同体高质量发展的向心力探究

    罗俭;

    职业教育教师研修共同体的高质量发展依赖于强大的向心力,这种力量可以通过共同目标、有效交流、资源共享、政策支持和多样性活动得以加强。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识别影响教师研修共同体向心力的关键因素,提出具体的提升策略,即:以个体需求为导向,建立教师交互共同体;以“互联网+平台+资源”为依托,创设高效的交互环境;以“服务+激励机制”为保障,提高教师的参与度;以混合式研修活动为纽带,建立联动教研共同体。

    2024年32期 No.1328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 市域产教联合体背景下中职学校专业布局及专业群建设的策略——以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余冰;

    随着新时代行业企业的发展和市域产教联合体概念的提出,中职学校应明确自身定位、协同企业发力、创新建设机制,为专业布局及专业群建设探寻出路。课题组以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结合当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广西市域主要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调研及产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在市域产教联合体背景下,从供给与需求的动态演化角度提出中职学校的专业布局及专业群的建设策略:强化“校地联动”,实现“三业贯通”;完善育人方案,创新育人模式;构建中高本贯通五年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4年32期 No.1328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德育探索

  • 本土红色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应用——以桂林市兴安县为例

    张欣蓓;唐静梅;文珊瑚;

    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可以丰富中职语文教材内容,涵育中职生的爱国情怀,提升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中职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育人价值,使其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并运用于中职语文教学中,从而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以打造丰富多元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本土红色文化,应遵循尊重性、导向性、主体性、适度性原则,结合学校所处的地域特色,根据教学模块,巧妙融入教学;开发第二课堂,注重体验熏陶;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熟悉红色资源。

    2024年32期 No.1328 23-2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 中职数学学科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以“集合的表示法”教学为例

    陈月娇;

    课程思政是职业教育各专业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数学学科作为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职数学教师应该在深入分析中职数学教材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及数学学科课程思政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借助线上学习平台落实课前预习、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教学评价、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等做法,有效落实中职数学学科课程思政。

    2024年32期 No.1328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2K]
  • 思政元素融入中职网页Logo设计系列微课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王思思;

    在实施课程思政时,教师应注重从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多个环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步、同向、同行。教师根据混合式教学理论内涵,结合网页Logo设计的行业需求、课程特点及学生情况,设计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探讨中职网页Logo设计系列微课混合式教学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教学策略,并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基于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可知,该教学设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2024年32期 No.1328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

    李晶;罗龙兴;

    劳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积极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精神,而且能够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成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教师应充分认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现实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采取在日常思政教育中融入生活劳动以强化劳动意识、在劳动生产活动中融入工匠精神以提高专业技能、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融入劳动服务以增强社会责任感、优化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考核评价机制等措施,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32期 No.1328 37-3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 家庭教育对县域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指导策略

    吴家成;

    家庭教育是影响县域中职生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大多数县域中职生存在以下心理健康问题:厌倦学习,自我意识不强,自制力较差;不善交际,有自我封闭倾向;沉迷网络游戏,情感不健康等。其成因包括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够关注,采取“放任式”教育方式,家长自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或婚姻关系不和谐,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等。县域中职学校应通过多渠道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展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并积极组织亲子实践活动,传授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家长应及时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孩子认同自我;时常自我反思,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平等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建立稳固的情感依恋,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024年32期 No.1328 40-4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专题一·“三新”改革研究

  • 读写一体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改进路径——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曾懿;

    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对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了内容统整和系统重构,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注重实践和情境任务驱动,其“双线结构”“读写一体”的编写特点为写作教学的改进提供了实施路径。“读写一体”视域下的写作教学,需要明确课程目标,重视教材的指导功能和系统性,用好部编版教材;通过搭建真实的写作场景,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给学生思维支架,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产生写作内容。

    2024年32期 No.1328 44-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 高中数学复习课项目式教学实践——以“导数的综合应用”教学为例

    覃俊明;

    项目式教学因具有注重跨学科融合、灵活等特点,能够对突破教学难点发挥积极的作用。导数综合应用题一直是高中数学复习的难点,运用项目式教学法复习导数综合应用,经由项目选题与准备、研究与探索、提升与反馈、展示与评价、总结与反思等五个关键阶段,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解决问题、主动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的平台,能够有效突破高考复习难点。

    2024年32期 No.1328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9K]
  • 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三部曲

    曾丹;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三部曲包括“读—思—写”。具体实施时,在读的阶段循序渐进地由低阶故事梳理向高阶故事梳理进阶,随后思考主导思想、续写点与主题升华途径,日常注重加强输入和积累,既要写好简单句,又要写好复杂句,灵活运用所给材料中的词块优化续写表达。

    2024年32期 No.1328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 基于UbD模式的高三生物学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以“体液调节”单元复习教学为例

    麦文喆;

    UbD模式意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模式,它强调理解的重要作用,建议基于逆向设计思路设计教学。在教学中实施UbD模式是实现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UbD模式设计高中生物学单元复习教学时,应按照确定预期学习结果、设计合适的评价任务、规划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的顺序进行。

    2024年32期 No.132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2K]
  • “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优化策略探究——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为例

    唐波林;粟敏从;王春艳;

    优化高中生物学实验可以从优化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装置和生成物检测等方面入手,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可以用杏鲍菇研磨液、酵母菌悬浊液和韭菜研磨液作为生物催化剂,用Y型试管代替锥形瓶作为反应容器,用亚甲基蓝检测是否有氧气生成,用带刻度的注射器或相对压强传感器测算生成的气体的体积。

    2024年32期 No.1328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 新高考背景下优化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探究——以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为例

    麦天健;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体育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因材施教和分类分层教育,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针对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未充分以学生为本、体育学科边缘化、选项课程设置不科学、大课间活动实效性差以及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邕宁高中通过实施选项课教学模式,提出一系列优化策略:更新体育选项课程理念、调整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评价方式等,并提出加强制度建设、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增加经费投入等保障措施,丰富运动项目和校园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这些策略有助于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体育技能、体能、情感的综合发展。

    2024年32期 No.1328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教会、勤练、常赛”策略的实施

    何建菲;

    在新高考背景下,实施“教会、勤练、常赛”策略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掌握体育知识和提高体育技能具有积极作用。普通高中可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合理开发学习项目、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勤练”教学体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以及拓宽“常赛”空间,发挥学校、教师和家长的作用,通过多主体协同合作,充分发挥“教会、勤练、常赛”教学策略在体育选项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激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促进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

    2024年32期 No.1328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 高中抛绣球项目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以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为例

    唐运团;

    体育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具有教育、文化、健康、娱乐等多重功能,但是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传统体育项目难以激发学习兴趣等,因此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在培养高中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学校可以采用模块式、项目式、课程群组式等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推进高中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采用多元评价手段确保课程实施的效果,深化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2024年32期 No.1328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6K]

专题二·地理研学研究

  • 水生态研学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探究——以“走近郁江,我们的母亲河”教学为例

    苏容容;李俭;

    水生态研学是利用大自然的水环境资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形式。课题组以高中地理水生态研学实践“走近郁江,我们的母亲河”的教学为例,探讨将水生态研学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将实地考察、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五育融合的和谐统一。

    2024年32期 No.1328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 五育并举视域下场馆研学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为例

    王欣;

    场馆研学课程是以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为目标,利用场馆的真实情境实现学生个人经验与真实情境交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场馆研学课程是实现五育并举的有效途径。课题组以南宁市顶蛳山遗址博物馆为例,探讨五育并举视域下场馆研学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具体策略:结合“五育”,深度挖掘场馆课程资源;聚焦“五育”,科学规划课程目标;融合“五育”,设计问题式与项目式跨学科场馆研学课程;基于“五育”,构建场馆研学课程评价体系。

    2024年32期 No.1328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6K]
  • 基于五育并举设计高中地理研学课程——以广西亚热带植物科普园研学为例

    蓝林燕;黄钰云;龚玉葵;

    五育并举的核心在于全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为国家培养综合素养高的人才。课题组在设计广西亚热带植物科普园研学过程中,以研学旅行作为载体,通过整合基地资源、编写研学课程、开展研学活动、分享研学成果等,将“五育”理念渗透在研学各个环节中,有效落实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2024年32期 No.1328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5K]
  • 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式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以涠洲岛研学活动为例

    黄映;

    广西北海市涠洲岛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和美学价值。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涠洲岛研学活动为例,设计“研涠洲地貌,赏乡土地理;探涠洲故事,品人文风情”为主题的项目式研学活动方案,通过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实施、评价与反思等,在项目式研学设计与实践中多角度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4年32期 No.1328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5K]

课改论坛

  • “职教高考”制度下中职英语“分层递进”模块化教学实践探究

    韦兰献;

    教师在分析当前中职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模式滞后、评价方式单一等教学问题,按照英语课程模块内容要求,提出构建中职英语“分层递进”模块化教学模式,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三个模块分别对应为基础层、提高层和强化层,并设置三个层次模块教学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有效提升。在后续教学中,教师要持续关注教学反馈意见,并不断调整相适的教学策略。

    2024年32期 No.1328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 县域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以南宁市武鸣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卢品卫;

    英语是中职教育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中职对口升学考试必考的一门学科。因此,做好对口升学考试中英语学科备考工作,是中职学校需要研究的课题。中职学校应该在深入分析本校对口升学考试英语学科备考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鼓励英语教师通过按单词特点记忆单词、利用自然拼读法记忆单词、按照单词类别记忆单词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通过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实践英语、学会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学会总结和归纳构建英语知识体系等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以“证”促教、以“赛”促教等方式优化英语学科教学,不断提高对口升学考试中英语学科备考工作的效率。

    2024年32期 No.1328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 中职学校职商课程的建设路径与教学探索

    王文燕;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职商作为衡量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能力的综合指标,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中职学校应该深刻认知职商课程构建的难点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对职商课程进行科学定位,通过明确职商课程构建原则、职商课程构建的现实基础及理论基础、职商课程的内容、职商课程的教学方法,致力构建“一核两翼三维三进阶”的职商课程体系,从而全面提高中职生的职商水平。

    2024年32期 No.1328 105-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 “岗课赛证”融通导向下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

    周旭;

    在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革新速度越来越快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正迎来重大转型期,各中职学校都致力探索更高效、更贴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以回应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进行“岗课赛证”改革的必要性,深入剖析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对接、切实深化校企合作落实实践教学、引入竞赛活动的赛制与激励机制、推进证书获取与能力认证的改革、深入推进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岗课赛证”改革等措施,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4年32期 No.1328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0K]
  • OBE-TBL教学模式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前厅服务课程中的实践探究

    兰丽丽;

    在中职学校“双优”建设的大背景下,中职学校“双优”建设已成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而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前厅服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OBE-TBL教学模式的性质、特点和应用步骤,将OBE-TBL教学模式贯通于前厅服务课程的课前探究、课中“导学练评”实施和课后拓展等环节,优化前厅服务的工作流程,为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新的视角与策略。

    2024年32期 No.1328 115-11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教学创新

  •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应用——以“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教学为例

    莫翠兰;顾洺榕;

    写作能力是中职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对即将毕业的中职生而言,写好求职信、应聘书等是增加学生就业机会的重要保障。但写作能力较弱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有效提高中职生的写作能力,增强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融合了传统面授教学与在线学习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内容更加丰富、使用更为便捷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更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生情进行教学内容重构,在此基础上将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融入课前、课中、课后等三个教学阶段,从而不断提高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效果。

    2024年32期 No.1328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 基于中职统编教材的古诗文吟诵教学实践探究

    龙叶鸿;

    如何破解中职语文古诗文教学难的问题?教师以统编版教材收录的古诗文为研究对象,探讨吟诵法在中职古诗文专题教学中的实践意义和实践路径,总结出“三阶段—九维度—四步骤”的教学策略。通过古诗文吟诵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2024年32期 No.1328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7K]
  • 优化任务群设计:实现高中数学高效教学的途径

    尹樱桦;周彦如;

    采用任务和问题结合的任务群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比高中数学两节课的实践案例发现,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任务群教学时,设计的任务应具有针对性与梯度性,设计的问题数量不宜过多,要关注学生思维衔接是否自然。

    2024年32期 No.1328 128-13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调动学生积极情绪的策略

    毛艳阁;

    乐于学习是提高素养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活积极教学情绪,教师要遵循创设愉悦轻松氛围、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适切且暖心的教学语言、板书设计、彩色粉笔运用及师生情感交流等途径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还可采用情境教学、情感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思政素养,最终实现认知与情绪的融合。

    2024年32期 No.1328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 坚持问题导向: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的创新教学

    黄晓慧;凌小萍;

    坚持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存在的法治教育方法运用单一、法治教育照本宣科、法治教育资源选择运用较单一等问题,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实现由单一教法向教法集成运用转变,应在教学内容叙事上实现由理论话语向大众话语转变,应在教育资源上实现由单一教材资源向多元资源融合利用转变。坚持问题导向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聚焦教学深层次问题时,要拥有正视问题的意识,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高中思政课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2024年32期 No.1328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探索——以桂林市永福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

    谢凯梅;

    中职教育是技艺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创新创业意识及职业素养。桂林市永福县职业教育中心基于课程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守职业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合作共赢原则,提出构建旅游专业非遗特色课程、编写校本活页教材《永福非遗旅游精选》、设置“非遗+技能”晚自习活动、举办非遗主题旅游专业学生技能大赛等教学活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职旅游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

    2024年32期 No.1328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