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卷首

  • 物流职教 向海图强

    朱海强;

    <正>物流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简称物流职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直接以“物流”命名的职业院校之一,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出海通道上的交连点——贵港市,郁江的中部。贵港市以港闻名,是水上交通的重要中转站,往东经珠江出海,往南经平陆运河出海。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具有陆海交汇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物流职院隶属于广西现代物流集团,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学校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积极融入地方发展职业教育,以广西“双高”校建设标准全力推进各项事业,力争成为一所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走向世界的有特色的高水平、国际化高等职业院校。

    2024年33期 No.1329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前沿视角

  • “职教出海”背景下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的建设探析

    李卫珂;陈正振;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进东盟,“教随产出、产教协同”的“职教出海”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广西发挥其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立项建设了覆盖东盟10个国家的17个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探索具有广西特色的“职教出海”新模式。该研究分析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现状,总结出“政—企—校”“校—企—校”“校—校”三种典型建设模式,并针对其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强化政策支持与引导、明确品牌定位、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实施路径,为推动“职教出海”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4年33期 No.1329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 数智化技术驱动下高校智能财务系统建设的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

    邹虹;

    数智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对高校财务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并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发展。智能财务系统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可能应用场景包括赋能问题分析与处理、智制财务报表与报告等。SWOT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智能财务系统具有提升工作准确性和效率等优势,同时高校智能财务系统建设与应用面临“信息孤岛”、复合型人才匮乏以及成本高昂等内部劣势。当前,国家会计信息化政策的有力推动、教育信息化2.0建设的持续推进及数智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智能财务系统建设提供重要机遇,但其建设亦面临数据安全风险等挑战。高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全方位优化硬件设施,并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构建以及系统衔接工作;加强信息管理与共享“一体化”系统与数智化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借助智能监管,保障财务网络及数据安全,并强化技术应用监管;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明确问责机制,以降低伦理风险。

    2024年33期 No.1329 10-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 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AI教学转型与信息素养提升探讨

    罗梅;

    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对适应教学新形势尤为关键。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在AI(人工智能)教学融合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分析AI技术应用和信息素养培养的需求,针对技术限制和培训不足等问题,提出一套多维度的协作策略,强调通过自我驱动学习、专业化培训以及教育环境的优化和政策激励机制的强化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推动AI技术与外语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帮助外语教师适应教育智慧化趋势。

    2024年33期 No.1329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困境与出路

    余潇;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教育生态规律,以确保思政课目的相通、思想融通、内容联通。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面临着生态功能失调、主体动力失衡、知识结构失序、评价体系失真等现实困境,亟须通过强化“整体效应”、坚持“和而不同”、注重“联系融通”、遵循“耐度定律”等策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一体化建设,增强思政育人的实效。

    2024年33期 No.1329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专题研究:孤独症康复教育

  • 2至6岁孤独症儿童常见问题行为干预情况的研究

    沈明翠;黄丽婷;张静;张明武;

    随着孤独症儿童数量的不断攀升,各种问题行为也随之凸显。通过对2至6岁孤独症儿童常见问题行为的干预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被调研人群比较重视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功能及其原因,大部分人能够进行问题行为功能分析和制订干预计划,并从不同角度、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干预,而且干预期间很重视家校沟通交流。

    2024年33期 No.1329 28-3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 媒材层次架构视域下孤独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设计与实施

    黎莉;于珮懿;梁寿雯;秦春婷;沈明翠;

    媒材层次架构是美术治疗两大核心理论依据之一,然而当前其在该领域的重要作用及应用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该研究探索如何将媒材层次架构运用于孤独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提出要基于媒材层次架构设计美术治疗活动,做到周期性更换活动主题,灵活转换结构性活动和非结构性活动,活动的复杂度与孤独症儿童的操作性与认知发展能力相匹配;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选择符合孤独症儿童感官、认知特点的媒材,依据其障碍程度、疗愈目标挑选或预处理媒材,弹性实施活动,准备好备用媒材。

    2024年33期 No.1329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
  • 学前孤独症康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路径探究——基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儿童关爱服务中心的调查

    黄海燕;

    为了解学前孤独症康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遇到的问题,探究学前孤独症康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路径,研究者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学前孤独症康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康复教师对专业标准不了解。康复教师需要获得全方位、系统、可持续的职业道德学习。研究者因此制定了《学前孤独症康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路径指南》。这个指南通过3位专家测评,IOC值均在0.7以上,说明该指南可靠有效。

    2024年33期 No.1329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4K]
  • 广西孤独症康复教师情绪劳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梁寿雯;马燕妮;韦松吟;

    孤独症康复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情绪劳动,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该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5所特殊教育学校和10个孤独症康复机构的115名孤独症康复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他们的情绪劳动现状。结果显示:第一,广西孤独症康复教师在工作中更倾向于采用深层扮演策略,而表层扮演和真实情绪表达策略的使用相对较少,情绪劳动总体处于较高水平;第二,广西孤独症康复教师情绪劳动与性别、学历和教龄显著相关,与单位性质无显著影响;第三,情绪表达规则、表层扮演、真实情感表达以及情绪劳动的频率,对广西孤独症康复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和职业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特殊教育学校或孤独症康复机构应该关注孤独症康复教师情绪自我调节和疏导,尤其要关注男教师的情绪状态,并完善职前、职后心理疏导课程衔接。

    2024年33期 No.1329 45-5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4K]
  • 虚拟现实技术在孤独症特教师资培养中的应用探究——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聂云霞;

    VR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其在孤独症特教师资培养中应用可以突破传统教学场地、资源和伦理等方面的限制,为学生创造安全、可控、灵活的练习环境。为了解其在孤独症特教师资培养中应用的效果,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0名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有用性、易用性、技术任务匹配度等指标给予了较高评价。结论:VR技术在孤独症师资培养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能够满足相关培养需求。

    2024年33期 No.1329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 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家庭支持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滕桃欣;曹富辉;韦松吟;

    家庭在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扮演重要角色,家庭支持是孤独症儿童社会化阶段必不可少的前提。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家庭支持的现状进行调查,以了解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家庭支持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家庭开展康复训练时主要存在认知、经济、康复技能、情感上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从政策支持、师资培养、家庭康复指导和社会环境改善等层面提出提高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家庭支持的建议。

    2024年33期 No.1329 55-60+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 孤独症儿童父母正念与养育倦怠的关系研究

    卢洁丽;陈小娟;蒙静敏;

    为了探究孤独症儿童父母正念与养育倦怠的关系以及正念养育在其中的作用,该研究采用正念注意知觉量表、正念养育量表及养育倦怠量表对孤独症儿童家长进行测试并分析。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父母正念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养育倦怠,显著正向预测正念养育水平;孤独症儿童父母正念养育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养育倦怠;孤独症儿童父母正念养育在正念与养育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

    2024年33期 No.1329 61-6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德育探索

  •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意蕴与实践路径

    黄旭科;

    伟大建党精神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极具时代价值,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筑牢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基石,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担当意识,锤炼大学生党员拼搏奋进之志,涵养大学生党员的忠诚信念。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要强化高校育人机制,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成效;构建家庭育人生态,夯实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释放社会育人活力,拓宽理想信念教育路径。

    2024年33期 No.1329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 数智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和优化路径

    莫丹;

    数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迎来了新机遇,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师—机—生”三元结构特点。但是,数智技术的应用,也使思政课教学中师生“情感疏离”、学生学习浅层化、教学双主体能力被遮蔽、技术理性弱化个体价值等问题随之而来,如何超越“数字悖论”将是数智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痛点。高校可以通过利用数智技术优势助推学生学习深层化、构建数智环境下师生情感支持体系、以受教育者的实际获得为数智技术应用导向等路径,优化数智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2024年33期 No.1329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 家国情怀融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探索——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邹如意;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根植在人们心中的纯粹情感。将家国情怀融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爱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可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践课堂等方面着手,循序渐进地讲解家国情怀的内涵、体现以及践行过程,将家国情怀融入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青年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有效增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效果。

    2024年33期 No.1329 74-7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 创业实验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唐秋鸿;

    虚拟仿真实验是数智化赋能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如何在现代技术环境下开展数智思政教育还存在较大的挑战。因此要针对创业实验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创业实验教学中的创业导向、创业团队、创业行为和创业成果教学四个方面融入思政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024年33期 No.1329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 “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

    欧枝华;曾繁政;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探讨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对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构建“运动+思政”双线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虚实结合”的智慧思政教学平台、实施“一项目一主题”的思政教育模式、开展“体育+公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建立“多维互动”的思政成效评价机制等五项具体策略,旨在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体育俱乐部课程,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33期 No.1329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 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劳欢;

    目前,网络亚文化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休闲娱乐等方面,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存在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高校应辩证分析问题,实施应对网络亚文化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首先是强化网络亚文化价值引领,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增效;其次是抓好“优化内容供给”这个关键点,同时重视创设良好外部环境与引导学生提升内在的素养,内外协同发力,积极防范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不良影响。

    2024年33期 No.1329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管理智慧

  • 基于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探究

    甘金明;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一体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域产教联合体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构建,是一个涉及多方协作的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学校及行业需共同努力和持续优化,遵循多元化构成、协作性、实践导向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以及需求导向、专业互补、开放包容和动态调整等构建原则,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团队文化、强化人才培养和完善评价机制等策略,全面提升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水平,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级人才,进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33期 No.1329 88-9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 高校教师全周期分类管理发展思考

    韦菲菲;黄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师分类管理改革越来越成为学校的焦点问题,这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当前教师分类管理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分类管理未能贯穿教师职业发展全周期、分类管理体系间缺乏贯通性、岗位制度未完善能上能下机制、教师分类考核仍需细化和规范化等。针对当前高校分类管理现状,高校应采取分层分类招聘方式、将教师培训嵌入分类管理、完善教师分类管理能上能下机制、进行教师分类评价,以进一步促进该制度的完善。

    2024年33期 No.1329 93-9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 积极心理团体训练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探究

    秦春婷;李里;

    积极心理团体训练对教师职业幸福感有较大的影响,为了了解其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程度,研究小组选取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的98名特殊教育教师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进行测评。经过一年的积极心理团体训练,实验组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较对照组有了显著的提升,与实验前相比也有了明显的差异。由此得出结论:积极心理团体训练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具有正向的效应,能够增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024年33期 No.1329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管理体系建设实践探索——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

    周碧珍;董双快;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考查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贵州师范大学基于全过程管理理念,构建“三位一体”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体系,包括全过程管理制度、全过程信息管理系统和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表明,该体系有效提高了毕业论文管理效率,促进了各环节的有效监督和评估,切实提升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2024年33期 No.1329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 趋同化管理模式下来华留学生学习适应的现实之困与纾解之道

    苏钰雯;

    现阶段,我国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趋同化管理是否影响来华留学生的学习适应仍是学界需深入探究的议题。该研究基于23名来华留学生在趋同化管理模式下的学习情况访谈分析,针对趋同化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可通过标准化的教学要求、发挥特色化的学科优势、实施“订单式”的政校企联合培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交流渠道等策略,完善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模式,回归到真正的“趋同化”的核心意义,筑牢“留学中国”品牌建设之基。

    2024年33期 No.1329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 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路径探索——以广西河池罗城仫佬族非遗文化传承为例

    申莉莎;

    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对推进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高校作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其作用不可替代。鉴于仫佬族非遗传承的紧迫性与文化价值,针对非遗文化濒临失传的现状及其传承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通过构建仫佬族“三基一站”——校内多元化传承基地、校外采风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及广西歌童谣收录站,探索一种结合传统与现代、校园与社会的美育新路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经由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共同体模式、系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课程以及融合数字技术资源等多元化手段,将非遗文化的传承深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

    2024年33期 No.1329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 新时代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构建探究

    陈岚岚;

    “一站式”学生社区改革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是党建引领的前沿阵地、“三全育人”的实践园地、守好校园安全的样板高地、学生参与自治的重要平台。当前,“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也存在协同育人共识不强、综合管理机制不畅、文化建设内涵不深、科技赋能水平不高等问题。基于此,“一站式”学生社区应加强党委领导,基于协同育人和创新理念畅通育人机制、推进文化建设促进以文化人、借助科技赋能实现精准服务,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构建。

    2024年33期 No.1329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人才培养

  • 老年康体指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融合探究——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李旋;彭迎春;俞玲;黄露漫;

    老年人康复治疗与健康管理领域急需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高校应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融合老年康体指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课证融通、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赛评”机制提升学生考证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024年33期 No.1329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 显隐结合:生命教育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王婕霏;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尊重、热爱与敬畏生命是值得高校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高校可以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通过“五元多维”结构模式将生命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突出“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校作用,善用网络平台;注重企业参与,体现教育的整体功能;积极开展家校沟通,提高家庭的配合度;提供社会支持,提升实践的体验价值。

    2024年33期 No.1329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 四川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状及对策

    李明星;周利群;龚维馨;

    大学生“慢就业”是当前社会热议的话题,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的“慢就业”现象同样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四川省A师范学院为例,从毕业学生就业心态、高校人才培养、家庭对学生就业选择、社会经济科技变革、用人单位转型下人才需求等方面分析四川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学生“慢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其存在原因,并指出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毕业生、高校、家庭、社会、用人单位多方面共同努力:毕业生要树立求职信心,积极参加实践实习,提升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高校要通过“三全育人”,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家庭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社会要大力挖掘就业资源,调动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用人单位要与高校加强合作,搭建“育人+用人”新平台。

    2024年33期 No.1329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 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育人优化路径探讨——以广西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来华留学生为例

    黄丹怡;刘月娥;刘映希;

    来华留学教育是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之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课程是落实高校面向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载体,然而当前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课程设置不成体系、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未被满足、专创融合流于表面、实践教学效果欠佳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短缺等不足。基于此,高校可通过育人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四个角度,优化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育人路径,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科交叉的双创课程体系,以满足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2024年33期 No.1329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五条路径

    王利军;李琼莹;梁玉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善创新、堪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化建设有待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不深以及相关的校企资源不够丰富等问题。基于此,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可通过专创融合、产创融合、科创融合,构建以立德树人、共同体意识、实践实训、多元协调、价值引领为内容的“五位一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发展需要。

    2024年33期 No.1329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教学创新

  • 数智化时代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实践

    马慧莲;程英春;

    数智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心,是智慧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创新路径,将引发高等教育支撑体系的重塑和再造。针对国际结算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够,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整体不强,专业技能与企业期望差距较大,应用型人才培养难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等普遍性、突出性问题,教师应通过追踪前沿理论与实践,重构国际结算课程教学目标,运用新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开发国际结算慕课,开展多元化教学、混合式考核,深化“科教结合、产教融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应用,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有机衔接,从而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

    2024年33期 No.1329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 SmartKG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Python编程基础中的“函数的定义与使用”一节为例

    叶维裕;陈景;

    SmartKG是一款开源的知识图谱构建工具,以选取节点式架构方式,引入语义发现、解析、建模、推理等操作。SmartKG的核心功能与教育优势在于多层次语义解析和知识节点联结并以此构建知识生态系统,以Python编程中的“函数的定义与使用”一节为例,从课程设计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评估阶段阐述SmartKG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并针对SmartKG平台在技术、培训、教学效能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提出建立动态调适机制,以推进认知素养与实践能力转型再构的建议。

    2024年33期 No.1329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 “7E”教学模式在高职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邱雪珍;刘茜;沈丽;黄秋慧;张丽君;夏群;兰园淞;

    “7E”教学模式包括激发、参与、探究、解释、精致、评价和延伸七个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促进知识理解和实践技能的提升。为实证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效,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25名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教学。观察组采用“7E”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课程考核、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技能态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E”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技能态度。“7E”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合作者,强调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尽管存在样本局限性和部分教师对模式认识不足等,但7E教学模式在高职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2024年33期 No.1329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 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探索

    甘勇辉;

    混合现实技术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建起交互与反馈的桥梁,将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高职院校可运用混合现实技术开展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通过建设功能完备的教学平台、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增加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深度改革,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创新发展。

    2024年33期 No.1329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 新课改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陈凯;

    受在校生活方式、课余锻炼时间不足等因素影响,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较低。田径运动能增强人的身体素质,促进良好身体形态发展,提高基本的运动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田径教学。以往的高职田径教学存在着学生认知有偏差、运动条件不完善、教师施教方式单一、评价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采取行动研究法,实施田径教学的优化策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激发学生对田径的学习兴趣;完善田径场地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完善教学评价方式,提升田径教学实效。

    2024年33期 No.1329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实践策略

    朱伟;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结构,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教师应分析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存在的问题,遵循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适应性、系统性、融合性、综合性原则,整合资源以推动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设置体育拓展课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教师交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促进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2024年33期 No.1329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