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誉惠;
产教融合被视为职业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驱动力和核心路径。依据政策工具理论,构建“政策工具应用”“政策主体构成”及“政策目标设定”的三维综合分析框架。利用这一框架,深入剖析自2017年至2023年间国家层面所发布的共计30个关于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政策文本内容。研究发现,在当前的产教融合实践中,政策工具的应用类型相对单一,多主体协同参与的特征尚不明显,同时过分聚焦于产教之间的双向互动与校企协同育人的直接成效。未来政策应加大产教融合政策的有效供给、优化产教融合政策工具的使用以及构建“多元协同”产教融合合作新范式。
2024年36期 No.1332 4-1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 张国成;
赋权理论作为社会学理论,为探索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的现实需要、实践困境与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方式。该研究从赋权理论视角出发,分析民族地区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及面临的实践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在民族地区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上应以管理赋权厚植“乡土”建设情怀,激发教师使命认同;以环境赋权打造特色专业,塑造高职教育品牌性;以制度赋权强化地区政策保障,促进教育“内生发展”;以机制赋权探索产教地区融合,依托教育资源禀赋;以文化赋权传承民族文化技艺,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2024年36期 No.1332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 江颖;曲炳鹏;
职称评审是高校教师评价的重要环节,承担着促进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之下,如何推进高校职称评审改革已成为热点议题。该研究基于多源流理论,提出高校职称评审改革的分析模型,深入剖析三条源流面临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焦点事件之初备影响、治理主体之权利博弈及政策共同体作用有限是影响三流耦合的关键因素。为助推高校职称评审改革政策之窗开启,政府需重视问题源流,持续优化顶层设计;高校要融合政治源流,不断探索评审新形式;高校的多元主体应参与政策源流,助力改革走深走实。
2024年36期 No.1332 18-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 黄勇荣;张小平;
随着中国与东盟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地方高校教师的国际化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地方高校教师国际化能力的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思想意识有待加强、基础条件不足以及渠道和平台较为单一等问题。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增强意识,强化机制并拓展平台;进行全面规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元集成,优化能力考评体系。
2024年36期 No.1332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 雷玉霞;何雷;张皓惟;
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背景下,中国—马来西亚铁路现代工匠学院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高校和企业多元管理协调不足、产教融合不深入、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不足、技能等级认定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马来西亚铁路现代工匠学院通过优化顶层协调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升级课程体系、打造国际化师资团队和完善技能等级认定体系等措施,提升工匠学院的产教融合程度和国际化水平。
2024年36期 No.1332 30-3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 陆礼娟;林勇灵;赵彩晴;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更好地将这一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关系以及历史教育与现实关联的关系,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时代新人。
2024年36期 No.1332 34-3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 苏凯;
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点环节,探索思政课更有针对性且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改革创新,是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键突破点,也是思政课程的德育属性要求使然、类型教育的规律性使然、学科教育的持续性要求使然。针对当前存在的管理协同问题、要素优化问题、内容跨度问题和方法适应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小而稳”的中高职思政课“教、学、研”共同体、搭建“长学制”的中高职思政课学习阶梯、提供具有适应性的中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和资源等路径,提升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效。
2024年36期 No.1332 37-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 孙琴;劳莉萍;蔺薇;赵雅琴;孟玉;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心理危机预防,而复原力能够促进心理危机预防体系构建。教师应深入认识复原力的内涵及其在心理危机预防中的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危机预防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着力建构高职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重塑内部资源,找到内在力量;通过归类健康档案,实行“一生一策”;设定持续计划,持之以恒落实;加强社会联系,形成多方合力。
2024年36期 No.1332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 唐玉福;杨苗培;莫伟婷;
廉洁教育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研究生廉洁教育是培养合格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针对G大学研究生干部廉洁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应从强化顶层设计、拓展方式方法、抓好学术道德教育三个方面采取相对应的提升路径,通过建立研究生干部廉洁教育体系、加强廉洁教育与专业学习的融合力度等做法,引导G大学研究生干部树立正确的廉洁观,养成正确的廉洁价值观念和行为道德准则。
2024年36期 No.1332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 庞惠;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关键媒介,增强其亲和力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至关重要。当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话语主体互动性不强、话语内容滞后、话语表达方式僵化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该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借鉴习近平总书记独特的话语风格,从话语语境、话语内容、话语方式等多个维度,提出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的策略;致力于增强话语的生命力、解释力和吸引力,以期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亲近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2024年36期 No.1332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 周月红;黎海珍;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是中国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中国声音的主要方式。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优化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更新要求、讲好中国故事的必然选择和培养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高校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面临的困境,可以通过拉近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现实联系、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内容感染力及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叙事话语载体、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效果反馈渠道等实践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024年36期 No.1332 57-59+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 韦万民;
党史学习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应当充分发挥其引领和指导作用,从认知层面上树立起全局观念,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从实操层面优化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并发挥自身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2024年36期 No.1332 60-6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 王安居;黎瑛;
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数字文化强国背景下,将数字技术、方法有机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各个方面,展现红色文化基本内核和现代价值的数字文化形态。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优势主要表现为:整合红色资源,丰盈教学素材;创新育人方式,焕新红色课堂;提升教学效能,厚植认同土壤。要充分发挥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对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赋能作用,需要教育者有意识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数字教学产品、有效搭建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红色文化资源数字教学机制。
2024年36期 No.1332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 梁芷铭;杨芳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升高职思政课吸引力应厘清“四重逻辑”。从现实逻辑来看,提升高职思政课吸引力要统筹好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价值逻辑来看,提升高职思政课吸引力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需求,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新时代高职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从要素逻辑来看,提升高职思政课吸引力的关键着力点在于提升高职思政课的高度,增加高职思政课的温度,延伸高职思政课的广度,增加高职思政课的深度;从方法逻辑来看,提升高职思政课吸引力需要课程主体多元协同,课程内容同向发展,技术载体深度融合,课程机制深度融合。
2024年36期 No.1332 6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 石艳;卢志平;梁斐雯;贺裕雁;
如何在OBE教育理念下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物流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是物流管理专业专任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综述学者的相关研究,总结物流管理专业英语课程知识模块、相应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以Supply Chain Management知识模块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在OBE理念下进行物流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为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其他课程有效融合OBE理念和课程思政元素提供教学设计参考。
2024年36期 No.1332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 王睿;
高校英语课程不仅承担着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责任,而且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使命。然而,目前高校英语课程中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割裂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英语教师可运用“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通过内文本的语境义、修辞义、谋篇义分析与外文本的横向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分析,在帮助学生理解内在意义与情感表达技巧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024年36期 No.1332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 李璐璐;
高校党建和事业发展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目标的有机整体,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推进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当前高校党建与专业建设融合中存在目标任务理解不够透彻、机制体制建设不够健全、路径载体联系不够紧密、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现实困境,高校在党建工作中可从目标融合、机制融合、载体融合、考评融合四个方面探索“一融双高”下党建融合专业建设的路径。
2024年36期 No.1332 82-8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 覃海川;
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途径。短视频创作是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南宁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积极开展短视频创作课程思政教学,成功构建“一核心两结合三依托”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贯穿于短视频创作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增强了课程育人功能。
2024年36期 No.1332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 孙卉;张红勇;
食品卫生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关乎食品卫生安全的课程,因此要在“大思政课”理念指导下,认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提升教师团队思政素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毕业要求融合并制订三阶课程目标,收集、整合思政教学资源辅助开展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将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从而培养高素质的食品卫生专业人才。
2024年36期 No.1332 91-93+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 梁文华;
优质资源布局有助于高效运用数字化赋能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能,实现数字化引领下的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优化。针对当前综合英语写作存在课时比例不均等问题,教师可基于OBE理念构建优质数字化资源布局导向的综合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交流媒介,设计并强化英语写作教学过程;进行优质数字化资源布局,采取多元化英语写作教学方式;以优质资源赋能多维写作评测,形成写作“教—学—评”协同发展机制。
2024年36期 No.1332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 姚富瑞;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实践导向越来越被强化。在打通理论与实践、贯通本研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大众文化研究作为通识类课程需要向实践课程转换。在此过程中,主要围绕“六提挈六协同”理念开展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加强理论把握与实践指向定位的明确性;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面,推进教材建设与课程体系的协同贯通;在课程教学环境建构方面,实现导学团队与育人平台的相得益彰;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强化课题引领和服务社会的互补共成。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实现大众文化研究课程的学术性、思想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
2024年36期 No.1332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 唐春碧;
产业升级和转型带来了经济结构、人才结构的不均衡,要求对人才供给侧进行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基于此,针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的路径,即以OBE为导向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教学目标中、丰富商务英语教学内容并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加强实践教学、进行多元的过程性评价,以期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专业商务英语人才。
2024年36期 No.1332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 陈昊;伍莹;
教育数字化对物流高职院校的学习评价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推动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还极大地促进了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学生参与度的显著提升以及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为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学习评价体系,物流高职院校应结合理论与实践、过程与结果评价的多维度视角,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优化评价流程,强化过程中的即时反馈机制,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素养。
2024年36期 No.1332 136-138+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 陈翰雯;彭定文;
在国家推动工业互联网改造及广西打造面向东盟职业教育高地的背景下,聚焦面向东盟的工业网络与组态技术课程重构具有重要意义。重构该课程可采取以下策略:契合东盟学生能力与需求,基于能力本位确定“懂械明理,能连会维”课程目标;依托产学研合作制订“三师双课,数智倒转”教学策略;紧扣东盟工程师岗位重构“以岗定课、赛证融通”内容,融入认证考试与竞赛要求;融合多元文化与建构主义理论,建立“智教智学,能看会用”资源库。这些改革策略,提升了东盟留学生兴趣与能力,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东盟复合型制造人才,是中国职教“出海”的成功实践。
2024年36期 No.1332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 文玉兰;
产教融合是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措施之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与行业发展脱钩、专业教师与行业实际存在距离等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一体的共同体建设路径,通过构建会计实践与真实业务的桥梁、实现会计专业与其他学科的协同、促进产业提质与教育升级的共生、实现会计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等措施,培养适应行业变化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2024年36期 No.1332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 丁明;
公安高校犯罪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数字化改革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公安高校犯罪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课程教学方法与数字化技术融合欠佳、教师数字化教学综合素养不足等问题,因此要更新教学理念、强化数字化意识、优化课程内容,并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依托数字化技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犯罪学专业人才培养。
2024年36期 No.1332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 宋卓华;
充分利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结合BOPPPS教学模式,有利于高效提升临床护理培训的教学质量。研究选取儿科与PICU各80名实习生,使用儿童过敏性休克的情景模拟,分组开展相应的教学,比较两组考核成绩、技能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和满意度。结果显示,研究组实习生的护理知识、技能、态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对PICU护理实习生实施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模拟案例教学可调动PICU实习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提升学生考核成绩及教学质量。
2024年36期 No.1332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 莫恭钿;陈湘如;
广西“职教出海”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新发展格局下“教随产出、职教出海”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教育培训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存在困难,职业标准、教学标准和资格证书不互通等。高职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师可以以MITRE ATT&CK技术知识库为基准点,以AWD模式和护网行动为关键点,以“职教出海”课程内容互通为核心点,通过“以小见大”的切入视角研究高职网络安全技术课程,重构课程内容并进行模块化,以更好地服务“职教出海”。
2024年36期 No.1332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 周茜茜;李小玲;徐海雄;
壮族音乐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在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将壮族音乐融入高职学校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壮族音乐文化,还能丰富高职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推动其多元化发展。广西高校应通过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授课形式、强化壮族民间音乐教材的建设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将壮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学之中,大力弘扬壮族音乐文化。
2024年36期 No.1332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 卢淑敏;
近年来,游戏教学法在不同学段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在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高职院校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田径教学全过程,包括应用于准备活动、技术训练、素质练习、体育竞赛、结束阶段等环节,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可以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生动性、多样性,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学生对田径运动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024年36期 No.1332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本期数据